■记者 黄君君
如今,跑步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运动选择。坚持锻炼,就能收获好身体吗?近日,杭州的王同学发布了一段视频:48岁父亲坚持每周跑步至少三四次,每次跑10千米到12千米,结果一年多后拄上拐杖。这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不少人留言表示,自己也曾有过运动不当而受伤的经历。
近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龚兆阳和跑步爱好者陈积东,请他们来分享如何健康运动。
及时检查明确病由
王同学在视频中称,父亲跑步有一年多了,每周最少30千米,之前膝盖出现过问题,休息一段时间又开始跑了,这次是跑步锻炼腰间盘膨出引起的腿疼,月初便用上了拐杖。王同学表示,之前父亲曾在早上5时就喊自己去跑步。
针对王同学父亲的情况,龚兆阳介绍,腰间盘膨出是影像学上的一种表现,如果腰间盘膨出引起了疼痛、腿脚麻木等,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岁至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在此次发病前,王同学的父亲有过腿疼,这可能是单纯的下肢疼痛,也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已经出现腿疼等症状,如果卧床休息后,疼痛没有减轻,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明确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还是下肢本身的问题。”龚兆阳说。
“过量运动是引起王同学父亲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的一个基础原因,也有可能在运动过程中存在弯腰或其他扭转的动作,引起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龚兆阳说,“多数患者因腰扭伤或劳累而发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最关键的是要休息。”
跑步要量力而行
“强度太大、速度太快、距离太长,都有可能受伤。”跑过112场全马的温州东瀚战队教练陈积东说。
陈积东从2013年开始爱上跑步,目前每个月跑步量在450千米以上。此外,每周还要4次去健身房锻炼,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力量。“我之前不懂跑步要练好力量,运动损伤比较严重。将每个部位的肌肉锻炼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受伤了。”他说。
陈积东一个月只休息两天,其余每天会跑十六七千米,但这种做法并不合适初学者。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是隔天跑步,一周三到四次,每次3千米至5千米,身体较胖的跑者更是要放慢速度,速度加快容易受伤,特别是膝盖、踝关节的压力比较大。
“跑前要热身,跑后要拉伸。”陈积东说,就他自己而言,每天运动之前,会先在跑步机上走十来分钟,加上马克操、踢腿、压腿等动作充分完成后,才进入真正的运动阶段。运动完成后,他会再次充分拉伸。
“天气变冷,更要做好热身动作。最好慢走两三千米后,再加快速度,不然容易受伤。”陈积东强调,“假如受伤了,一定要耐心等待恢复,多休息一段时间。要是马上恢复锻炼,伤情会越来越严重。”
“要跑步锻炼,首先要锻炼好力量,从快走到慢跑,再逐步提速。有了几年的基础积累后,再要提高成绩就容易多了。”陈积东说。
生活中这些情况
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弯腰搬重物时腰部超负重,在腰肌尚未充分活动情况下搬动或举起重物,各种形式的腰扭伤,长时间弯腰后突然直腰,臀部着地摔倒等,这些外伤均可使椎间盘髓核在瞬间受压张力超过了纤维环的应力,造成纤维破裂,髓核从破裂部突出。
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都有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还有的患者受寒冷或潮湿引起,这是因为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腰肌反射性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而致纤维环破裂。
腰部的压力和身体的姿势、是否有负重有很大关系。龚兆阳说,腰椎受压最小是在平躺状态,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后,一般会建议他们卧床休息。
为了更好地保护腰,建议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弯腰劳作、避免久坐、防风寒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