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匆匆,似乎真的只是弹指一挥间,就飘然走过了岁月的山山水水,转眼光荣退休。
此刻,深情凝望手中的退休证,禁不住思绪翩跹。30多年的教育生涯,从山区到平原再到城市,湖岭镇中心小学、莘塍镇一小、瑞安市实验小学,这三所学校先后留下我的奋斗足迹。在这趟美妙的长途旅行中,我时常驻足欣赏沿途精彩风景,虽谈不上桃李满天下,却也有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岭人,走出师范大门能够分配到母校——湖岭镇中心小学,我是幸福的。那里有我可敬的师长,有我熟悉的校园环境,有我美好的童年记忆。我还清楚记得,当曾经懵懂的我时隔多年能以老师身份再度归来,除了初出茅庐的些许惶恐,更多的则是欣喜与感恩。忘不了郑乾早校长在全教会上不吝溢美之词对我冠以“高材生”之称,虽自知名不符实而无地自容,但我一直记得老校长当年对我这个刚入伍年轻教师的殷殷期许。忘不了第一天走上讲台的情景,那天我特别想念我的启蒙老师——薛育芝,也就是在这里,薛老师手把手教我读书写字,让我手持教鞭像模像样当小老师,使我早早萌发“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美好愿望。忘不了郑莲青等一批兢兢业业的老教师对我的呵护,当时我是学校里最年轻的教师,整天像小尾巴一样跟在她们身后,和蔼可亲的她们不仅在教学上帮助我,也在生活上关心我。
三年后,因为先生在莘塍工作,两地分居诸多不便,我便调到莘塍镇一小。最美好的青年时代,能够在塘河边这所闻名遐迩的聚星书院(最早校名)挥洒青春和梦想,我是幸运的。在这里,我曾创下自己教师生涯中班级学额最高纪录,76名学生同坐一个教室,简直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那是怎样的“人潮汹涌”已不记得,只记得作业改了一本又一本,谈心谈了一个又一个,但我毫无怨言,因为我从小就想当老师。在这里,同事们埋头苦干,稚嫩的我也在他们的关爱中慢慢成长起来。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不仅热爱自己的职业,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尝试着写作。当我的处女作《抽签》发表在《温州日报》时,同事们争相传阅,竖起大拇指为我点赞,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文学爱好是从这里起步的。后来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一家三口干脆住到学校教工宿舍,同事成了邻里,那份亲密无间,那份相互扶持,多年以后再回味,仍觉甘甜无比。
1998年,我有幸调入瑞安市实验小学,能够在这所由朴学大师孙诒让创办的百年老校度过整整24个春秋直至退休,我是自豪的。24年里,我见证过七任校长各有千秋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与多位来自瑞安各地的老师有过不同程度的交心或交往,教育培养了众多优秀或平凡的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自己对于教师职业的选择是正确而无悔的。在与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不是从未产生过职业倦怠,而是抱怨过后仍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面对那一张张稚气可爱的笑脸。24年里,我讲究严慈相济,尽最大努力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把爱种植到学生洁净的心田,同时也收获了太多幸福与感动。24年里,除了婚假和产假,我几乎没请过假,谈不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无意借此博取任何耀眼的光环,更多时候只求问心无愧。
今年9月,我曾欣然为之奉献的职业生涯宣告结束,人生坦然步入另一个美好而崭新的阶段。抬头望向深邃而高远的天空,会心一笑,打算换一种活法,努力活出一位退休教师的愉悦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