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雷杰飞 记者 孙文静)去年,83岁的林阿婆痛失爱女,今年初,她无奈将24年没见的外孙告上了法庭,这是为何?近日,历时两个多月的寻找、联系、取证,市人民法院帮林阿婆找到了外孙,并成功调解了这起法定继承纠纷案。
2022年2月13日,林阿婆长居法国的女儿陈女士去世。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林阿婆拿着女儿的卡去银行取钱,却被告知需出示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继承人才能取钱。
可外孙5岁就跟着前女婿去上海生活了,16岁时跟林阿婆见了一面之后再没来往,完全联系不上。无奈之下,2023年1月,林阿婆将外孙告上了法庭。
拿到案卷,经办法官犯难了。原来,林阿婆不仅没有外孙的任何联系方式,她还不能确定女儿到底有没有办理过离婚登记,唯一能提供的只有女儿1982年的结婚登记材料。
据林阿婆陈述,女儿和前女婿可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离婚,可是在瑞安档案馆只查到了两人的结婚登记,没有离婚手续,而上海婚姻登记机关也反馈没有查到两人登记离婚的相关信息。
人海茫茫,怎样才能联系上被告?到底还有没有其他继承人?事情陷入了僵局。
经办法官决定先找被告。她通过浙江法院办案办公平台找到了一个联系方式,可是连续几天拨打电话均无人接听,发送短信也石沉大海。
“这个联系方式,不是被告的?还是被告已经弃用?”法官助理抱着再试试的心态,搜索手机号添加微信好友。
“我是瑞安市人民法院综合庭,麻烦通过一下。你母亲叫陈某某,父亲叫钱某某。非诈骗。”
“我是瑞安市人民法院综合庭法官助理,现在你外婆起诉你要求分割你母亲的遗产。麻烦通过一下,电话打不通。”
……
经过持续添加微信好友不断喊话,被告终于通过了微信好友验证。本来以为与被告顺利取得联系,很快就能确定陈女士生前的婚姻登记情况,结果却得知被告的父亲再婚又离婚,且正在服刑,被告无法提供父母的离婚证明。
3月,经办法官前往上海调查取证,从查询被告父亲第二段婚姻关系入手,终于在档案里找到了被告父母两人于1988年在上海法院调解离婚的文书。
林阿婆丈夫早已去世,陈女士离婚后没有再婚再育。综上,法院确定陈女士的继承人只有林阿婆和外孙两人。
3月20日,被告来到瑞安法院。林阿婆见到长得神似女儿的外孙,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多次落泪,感慨万分。
后来,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陈女士名下银行账户余额35万余元及利息,由林阿婆和外孙各享二分之一份额。
落日余晖下,一米九的外孙扶着一米五的外婆慢慢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