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杨玉苗)谷雨过后,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莘塍教育学区各校(园)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老师带着学生“挖呀挖”,种下希望,共盼收获。
连日来,在莘塍实验小学“茁园”学农基地,学生们为前期种下的菜苗除草、浇水、施肥,享受劳作的快乐。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该基地被划分为六个区域,实行分班级分区域管理模式,做到了“人人有分工,事事有人管”。
莘塍中心小学精心打造的“聚星苗圃”于近期开园,“聚星娃”撸起袖子、手拿农具,带上茄子、冬瓜、青菜等蔬菜幼苗,和小伙伴一起翻土、挖坑、播种、浇水,体验劳动乐趣。该校还邀请“校外农耕辅导员”——学生的爷爷们加入耕种队伍,为今后种植、管理作技术指导。
莘塍第六小学则将劳动基地“搬”到了校门口,学生们带上花生、瓜子、西红柿、凤仙花的种子,和小伙伴一起种下“希望”。
“一校一品牌”,是莘塍教育学区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结下的硕果。近年来,该学区鼓励各校(园)充分盘活校内校外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划分“责任田”,让学生劳有所思、劳有所为、劳有所乐、劳有所获。
与此同时,该学区引导各校(园)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和课程,推出劳动实践特色活动,寓教于劳动,育人于实践,带动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近期,莘塍第三实验小学开启了以“寻劳动之美,‘育’成长之喜”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暨第三届春播节活动。活动以“播种”实践为主线,组建三支小分队,分别开展种子科普、蔬菜播种、花卉种植三项活动。
“原来,黄瓜的种子是扁平状、长椭圆形的,萝卜的种子是红褐色的,以前都没见过。”在校园内的“种子博览馆”,种子科普小分队的学生们发出声声感叹。活动中,他们观察了20多种蔬菜种子的外观、形态,并学习辨别种子好坏的方法;参观结束后,大家还积极开展了“种子贴画”和“种子大收集”活动。其余两支小分队分别开展“‘蔬’香为伴”蔬菜播种及“‘花’语说梦”花卉种植活动,种下了绣球、鼠尾草、辣椒、茄子等蔬菜花卉幼苗。
“在打造特色基地、开展特色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鼓励各校(园)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方案,整体优化课程设置,力争形成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动起来’。”莘塍教育学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学区把劳动教育纳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积极开展专题教育、技能指导、劳动实践、总结交流等活动,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走出了一条创新劳动教育的“莘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