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玉海楼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安与琉球故国往事
孙衣言赠琉球弟子诗
扫一扫,听朗读版

    琉球群岛位于日本九州岛西南至中国台湾岛东北之间,包括大小岛屿55个,分为三个较大岛群:北部为奄美群岛,中部为冲绳诸岛,南部为先岛诸岛。12世纪,琉球形成北山、中山和南山三个独立王国。1429年,中山国消灭北山、南山王国,完成统一,改名琉球国。1879年,琉球国亡。

    琉球国虽然只存在数百年,但这期间,与瑞安有些友好往来。

    东安馆驿:中琉友好的见证

    明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出使琉球三国,分别册封三国国王,三国也明确表示向明朝称臣纳贡,从而正式成为中国的藩属国。此后,册封朝贡制度一直延续至清。琉球先后纳贡近三百次,成为中国藩属国中的朝贡典范。

    《明宣宗实录》卷八四记载:“永乐间(1403—1424)琉球船至,或泊福建,或宁波、或瑞安。”可见其时,瑞安是琉球朝贡贸易的三大港口之一,开始与琉球友好交往,至今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当时琉球朝贡的物品,分为庆贺方物和常贡方物两种。常贡方物定例为硫磺12600斤、红铜3000斤、白刚(钢)锡1000斤;庆贺方物即通俗意义上的贡品,则名目繁多,以土特珍稀物产为主,如土产布匹(淑椒布、花椒布、土椒布)、雅扇、腰刀等。琉球使团入京后,会受到朝廷的礼遇,并依例领取封赏。

    明宣德间,琉球朝贡途经瑞安时遇到困难。宣德七年(1432)四月,温州知府何文渊向明宣宗朱瞻基奏道:“瑞安耆民言,洪武、永乐间琉球入贡,舟泊宁波,故宁波有市舶提举司安远驿,以贮方物,馆榖使者。比来番使泊船瑞安,苟图便利。因无馆驿,舍于民家,所贡方物,无收贮之所;及运赴京,道经冯公等岭,崎岖艰险。乞自今番船来者,令仍泊宁波,为便行在。”礼部调查后答复:“今其国贡使之舟凡三,二泊福建,一泊瑞安。询之,盖因风势使然,非有意也。所言瑞安无馆驿,宜令工部移文浙江布政司,于瑞安置公馆及库,以贮贡物。”于是,在瑞安东南隅、永丰厢分别置市舶分司和东安公馆,从事对外贸易的管理和外方贡使的接待及货物的贮藏。

    琉球朝贡对瑞安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首先是促进瑞安的对外贸易。明朝廷在朝贡外,还允许贡使于京城及途中在限定的期限和地点内与军民私下交易,免征关税。《明太祖实录》卷二二载,明成祖朱棣言,“外夷向慕中国,来修朝贡,危蹈海波,跋涉万里,道路既远,资费亦多。其各卖货,以助路费,亦人情也”。故琉球使团除贡品外,还带来许多其他货物,在瑞安出售,换取瑞安产品,带回国内。

    琉球朝贡贸易还促进了瑞安的民间贸易。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四云:“大抵永嘉、瑞安、乐清、平阳皆东跨巨海,随地易名。其南至于闽、广,东至倭夷,北至于淮扬、直沽、高丽,盖无适不达焉。商舶往来,物货丰聚,亦东南要会也。”其次是开阔瑞安人的视野,锻炼了瑞安人的经营胆识和能力。琉球朝贡贸易让瑞安人看到国外的精彩世界,也看到艰难风险,从而培养了顽强、艰苦、灵活的素质。明万历《温州府志》卷五还说:“海壖土著之民,往往能握微资以自营殖。”反映了瑞安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善于经营的能力,成为瑞安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在改革开放中大放异彩。

    清前期,随着朝廷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琉球朝贡亦渐渐减少。到清中期,琉球朝贡贸易途经瑞安便停止了。乾隆《瑞安县志》卷二称:“东安馆驿,在大东门外,东安寺后,宣德壬子(七年)建。先是外国贡方物寓城中,扰民。何守文渊奏建馆驿于此地处之。廨宇久废,址存。”

    孙衣言:催动琉球古体诗的诞生

    清时,琉球国王挑选陪臣子弟随同贡使北上,入中国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中国文化。

    《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记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衣言二十七岁,考选国子监教习……四月,琉球弟子向克秀(字朝仪,首里府人)、阮宣诏(字勤院,久米府人)、郑学楷(字以宏,久米府人)、东国兴(字子祥,首里府人)四人入监读书。自是令其泛览汉魏唐宋以来诸家作者,间语以古人作诗格法蹊径,皆洒然有得。”晚清瑞安学派代表人物孙衣言与琉球弟子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

    在孙衣言的悉心教导下,琉球弟子的诗作大进,“中山(琉球)人士所为试律,大率四韵而已。自阮宣诏等入监读书,始有八韵之作”。至道光二十四年,孙衣言的三年国子监教习期满,阮宣诏等也学成归国。孙衣言将琉球弟子的诗作,“择其雅者,录而刻之,谓之《琉球诗录》”,并《序》道“琉球处东南外,去中国远,然尝闻其风俗知诗书、崇礼让,有先王之遗意。庠序教育之道,贤能考课之法,大约皆效中华。又其国故事,凡嗣王袭位,即得天子之命,则必请以陪臣子弟读书国子监,向学之诚,视朝鲜若尤勤焉”,肯定琉球接受中华文化之诚。又说“而学之最勤、为之最多者尤在于诗。盖其国以之试士,而又为酬酢应世之用,故少而习之”。

    《琉球诗录》刊行后,深受琉球国人喜爱,成为“网红”,几乎家家置有此书。该国向来习五、七言律诗,绝无古体诗,此书后,古体诗大为流行,诗风为之一变。《琉球诗录》相继于2000年、2002年收入《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续编》。

    此后,孙衣言与琉球弟子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民国《瑞安诗文征》记载,一日,他得到门人阮宣诏来书,知其以存留官代郑学楷留闽,而东国兴担任其国国学官的消息,欣喜之余作诗道:“来鸿归燕喜联翩,春信梅花动海天。江馆风光宜此日,槐厅灯火记当年。诸生邹鲁多方雅,汉殿东枚孰后先?独有高歌青眼客,深怀犹可托诗篇。”

    后来,日本用武力侵占琉球,琉球国亡。孙衣言的再传弟子林世功曾往中国求救,但当时中国正遭受英法等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自顾不暇。林世功的愿望终于破灭,愤而在北京总理衙门前挥剑自刎,以死抗议日本的暴行。这年,孙衣言也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决意退出官场,引疾归退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玉海楼
瑞安与琉球故国往事
一代醇儒虞原璩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04 瑞安与琉球故国往事 2023-5-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