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玉海楼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庐丛脞录》
一部新发现的瑞安乡贤文学遗著
■俞 海
扫一扫,看更多内容

    我的祖父俞春如生前著述甚丰,据目前所知,有18种39卷之多。现存于瑞安博物馆的《春庐丛脞录》,系未及整理发表的家存手稿,共4卷,191页,14万余字,记录了他平生的所见、所闻、所读、所历、所思。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中外奇闻轶事、典籍史料考证、各地时政新闻、名人、文物、传说以及本人生平重要经历等等。文笔精练生动,知识性、可读性都很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笔记体散文佳作。

    他在其中一篇《轶闻之作盖所以补正史之疏漏也》文章中说:“轶闻之作盖所以补正史之疏漏也,或其人已见正史,而生平言行别出他书。或未见正史而其嘉言懿行流传乡里。学者恐其淹没,广为网留,登之简策,以备惇史采之。吾乡先哲孙琴西太傅,著《瓯海轶闻》一书,搜采乡邦异事及史志所未详者,随时辑录,以补国闻之缺。诚为顾名思义,有功于一郡文献,非浅鲜也。”这段话高度评价了孙衣言的《瓯海轶闻》,也为读者指明了他撰写《春庐丛脞录》的目的所在。

    《春庐丛脞录》手稿于1978年7月由我伯父俞大文亲手寄存于瑞安县文物馆。1992年,他又在第一卷扉页上加题了“此遗著共四册,系先父春如生前心血之结晶,版权所有”“此系先父原始手稿,请勿出借给他人”两行毛笔字,可见先伯父对这部著作的无比重视。笔者通过数月时间,详细阅读此手稿后,亦深有同感。可以说,《春庐丛脞录》是一部尚未出版的《瓯海轶闻》,而其内容的广泛程度已远远超过了前者,它的出现填补了瑞安晚清民国时期笔记体散文的一大空白。

    全书共二百多则,洋洋大观,包罗万象,其中不乏温瑞当地的一些轶闻逸事,现选编其中精短者两篇,以飨读者。

    海安缉私队张队长二三事

    友人钱挚庼尝为述驻海安之缉私队张队长之贤明。曰:张队长,湖南人,年仅二十余。其治队伍甚严。一日,某队士在某处获一盐贩,仅肩空篰。队士勒索不遂,肆加殴骂,且拘至队中。队长审问一过,叱责队士而释贩者。以为彼无证据,安得目为偷漏,汝如此威胁,意在索钱耳!

    又一日,某士兵于某处获一贩杂货者,取其五百国币,且拘留其人及货。经队长审问,得其国币及包裹藏匿情形,密向某处侦取,果如所言。遂还货其人,而责办士兵,儆之曰:我队系缉私非收税者,此后不可窘辱其人,没收其货。当令其向税局纳税可也。

    其队士兵购肉以一斤六两为率,不许多买,以累屠者。挚庼言此,余深佩其人,为之叹诵良久。当今官吏使尽如张氏之廉明严正,则民生裕而谤言息矣。

    梅岗董弱儒其人其事

    挚庼又为述梅岗有姓董名弱儒者,为清诸生,天质不凡,惜其所为多伤忠厚。

    曾有某戚以家窘与啇,董生劝其将杨梅山出售,其戚曰:杨梅山一售,明几不得食杨梅矣。生曰:我能为汝留之。待售后我与汝写契时,汝抱小孩来侍书,故刺其体使嚎。汝因曰:此子以山既售,明年不得食杨梅,故啼。我即为汝求之买家,令留一株以给汝子,写入契中。曰:杨梅山出卖一角杨梅一株不卖。契成双方各无异议而去。

    至明年,其戚向彼发声言曰:今年杨梅仍由我收,契中已书明矣。彼家骇甚,与之争辩。取契视之,果然,遂无词,唯啣恨而已。

    又一日,与某人雇舟赴永。某人有妇抱子随行,在舟乳哺,乳为董生窥见。及登岸,为雇船费事执不决。生遂牵其妇以行,彼人亦尾而挽之。乃相与至典吏衙中讼直。典吏召问舟子曰:汝可知此妇为谁妇乎?舟子辞以不知。问之生曰:汝言此妇为汝妇亦有证否?曰有。我妇乳下有黑子,子复有须。袒视果然。遂归妇董生,令挈其妇以去。既出衙,生谓其人曰:尔不可与我争费,今果何如?但汝能全偿船费,则妇可仍归汝。某人无奈,事乃寝。

    他日,董生自永嘉舟回。适有僧欲附行,强之乃可。既坐,生思有以侮之。僧戴风帽,生谓之曰:风帽暖乎?曰暖。试假我戴之,僧与之。既戴矣,故掀开船蓬四顾良久。忽见一童子,生无故肆口骂之,童子亦反唇举僧名大骂。僧以强乘而得此报,懊悔不及矣。

    由此,董生之恶声大震。有言及者,无不大加指斥。今生已故,其家族亦式微,人以为刁狡之报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玉海楼
一部新发现的瑞安乡贤文学遗著
凤凰古道
礁石,曾是名副其实的桃花村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04 一部新发现的瑞安乡贤文学遗著 ■俞 海 2023-5-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