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山村的小裁缝,因得罪土豪劣绅,被诬告为“通共”,锒铛入狱。在牢房中,他遇到两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受其影响教育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五云山根据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是县委武工组长,除奸杀敌逞英豪,人称“铁臂双枪生胡姜”。1949年3月,瑞安解放在即,他却在上安山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这位革命英烈就是姜叶永。
受诬入狱 弄假成真
1939年深秋的一天,姜叶永正在曹村圣井山下的许岙村替一户人家做裁缝。突然,从外头闯进来几个荷枪实弹的军警,气势汹汹地将他按倒,五花大绑起来。姜叶永一头雾水,根本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对方却硬说他“私通共匪”,不容置辩,强行将其押解至县城,投入了大牢。
姜叶永出生在马屿姜山的上姜自然村,家境贫穷,从小就跟人学做裁缝,依靠手艺维持生计。小伙子性格倔强,为人仗义,不料得罪了土豪劣绅,诬告他“私通共匪”,利用做裁缝的身份煽动“暴乱”,将他抓了起来。虽然既无证据,又没口供,但无论如何喊冤叫屈,反动政府就是不肯放他出来。
在同一个牢房里,还关押着另外两位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叫吴月侠,是马屿石垟村人,看上去面善眼熟,与姜叶永似曾相识;另一个叫许良,仙降新安人,是个老党员,当过区委宣传委员,领导过农民暴动,曾3次被捕入狱,坐过10年牢,此人一身凛然正气,在难友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连狱警都有点怕他。
姜叶永无端蒙受牢狱之灾,自然气愤不过,开始时整天大吵大闹,后经两位难友的劝说开导,才慢慢平静下来。3人在铁窗内日夜相处、患难与共,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交流,经许、吴两人的教育启迪,姜叶永的思想发生很大变化,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他痛恨反动当局的腐败,逐渐树立起要为天下劳苦大众求解放的理想。敌人的监狱变成了革命的课堂,受诬被抓的乡村小裁缝,真的与共产党接上了关系。
1941年4月19日,日寇攻袭瑞安县城,国民党军警弃城而逃,监狱里的“囚犯”乘机闹狱,姜叶永与难友们逃了出来。他随吴月侠潜回马屿,吴很快找到党组织,恢复了党籍,并且改名为吴觉非。他介绍姜叶永结识了中共县委书记程美兴,两人一起加入了瑞安县委组建的武工队。同年11月,姜叶永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深入虎穴 机智除奸
当时,瑞安县委和武工队都驻扎在五云山,在这个革命大家庭里,姜叶永整天与战友们摸爬滚打,在一起战斗、生活。他长得壮实威猛,浓眉大眼下长着一脸的络腮胡子,让人印像深刻。他身手矫健,反应灵敏,平时一有空闲就勤学苦练,终于练成能两手同时使用“木壳枪”精准射击的本领。大伙儿都很喜欢他,还给起了个绰号叫做“双枪铁臂生胡姜”。
他是当地人,做过走村串户的山乡裁缝,对周边一带的情况很熟悉,武工队有什么行动,都离不开他,每次杀敌除奸总是冲在最前头。姜山村是五云山游击区的主要据点,姜叶永也成了武工队中的名人。
他的哥哥姜叶献和嫂子钟陈銮,也随之走上了革命道路。两人结婚后,将家安在净水村,那里是飞云江南岸一个渡口,处在平阳坑与马屿两个敌人据点之间,成了我党在五云山区的重要交通站。随着游击区的不断扩大,县委将五云山根据地划分为西北和西南两个区,姜叶永和吴觉非所在的武工队,归属西南区委领导。
1943年9月,武工队内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队长姚玉山因屡犯纪律,拒不接受上级的批评教育,居然带着两名队员携枪叛逃了。他们拉上一伙人当起了土匪,冒充武工队,打家劫舍,祸害百姓,甚至还残杀了一名武工队员,严重败坏我党的声誉。县委书记程美兴怒火中烧,下决心要尽快清除这块“毒瘤”。
这一天,他特地把姜叶永和邹忠钦找来,向两人面授机宜。原来姜、邹都曾是姚玉山的部下,对姚的情况知根知底。姚玉山叛离武工队时,还曾派人捎信招他俩入伙。程美兴决定利用这一层关系,实施“苦肉计”,让姜、邹假装违反纪律,不服处理,结果被逐出武工队,前来“投奔”姚玉山。
一场“周瑜打黄盖”的好戏拉开序幕。姜叶永和邹忠钦依计而行,果然“逃离”武工队,入伙当了“土匪”。一开始,姚玉山还心存疑虑,迟迟不肯露面。姜、邹在那边苦熬两个月之后,终于有了转机。姚玉山探知两人确是被“赶”出来的,这才放心,便高兴地邀请他俩一起过去喝酒吃鸡。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姜叶永和邹忠钦经商议后,决定就在酒席上动手。当日中午,他俩如约而至,一左一右地坐在姚玉山身旁。席间,两人频频向对方劝酒,姜叶永说自己是海量,一定要跟姚玉山喝个痛快。邹忠钦讲自己平时不怎么会喝酒,今天高兴,也要奉陪到底。几轮下来,看看姚玉山喝得差不多了,姜叶永忙向邹忠钦递了个眼色,邹借站起来敬酒之机,猛地将酒碗砸向姚玉山的脑袋。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姚倒地之际,姜叶永迅速夺下他的短枪,子弹一上膛,立即将其击毙。未等在座的两个亲兵回过神来,姜叶永和邹忠钦一人一个,都给解决了。待外面的几个匪徒听见枪声赶来,发现姚玉山等人已中枪毙命,都吓得魂飞魄散,他们本来就是乌合之众,见头头已死,哪敢再作抵抗?纷纷弃械作鸟兽散了。
姜叶永和邹忠钦赤手空拳,深入虎穴,大智大勇,杀敌除奸的事迹,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五云山区。从此,姜叶永的名气更大了。在游击队员当中,只要一提起“生胡姜”,大家都会啧啧称赞,没有一个不佩服的。
奋勇歼敌 喋血战场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都迫切希望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但国民党撕毀《双十协定》,全面发动了内战。按照中共中央指示,浙南特委开始实行战略转变,扩大敌后游击战争,以配合解放区部队的正面作战。
1946年4月,瑞安县大队武装人员大都被编入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但姜叶永仍留在县委警卫队内。5月,他带着几名武装人员,配合杨作浩、杨寿梯等人去青田县南区开展活动。那一带敌情复杂,既有国民党军队势力,又有土匪活动,经过有针对性地对反动武装实施打击后,终于摧毁了当地的特务情报网,巩固发展了基层党组织,从而打开了湖岭根据地的西大门,使瑞安这边的游击区与青、景、丽等地连成了一片。
1947年5月,为了配合全国总反攻,浙南特委在瑞安永峰乡举办了军政干部训练班,姜叶永作为武工骨干被指派参加。通过学习训练,使他进一步明确军事斗争的重要性和当前的革命形势,对取得全国解放的最后胜利充满了信心。
1948年8月,为了更加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瑞安县委从原警卫队中抽调一批精干人员,组建武工组,由姜叶永担任组长。这期间,姜叶永率领武工组频频出击,曾先后攻袭了塘下陈宅警察所和梅头税警队,缴获了大批枪枝弹药。1949年2月,队伍刚过完大年,正驻扎在丁岙山一祠堂内,突然接到情报,有国民党陶山自卫队20余人来山下村骚扰。姜叶永兴奋地一拍大腿说:“好哇,正月头给我们送大礼来啦!”他当即率队出发,在当地民兵配合下,快速占领有利地形,向自卫队发起猛攻,敌人猝不及防,被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此战缴获长枪18支、木壳枪1支。接着,队伍又转移至东区,于2月20日分头袭击了塘西桥头碉堡和塘下区署,又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姜叶永与战士们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与激动,纷纷向县委请战,要求主动出击,寻机歼敌。此时正巧南区区委送来情报,说马屿至平阳坑一带路上,近来经常有敌兵在调动。于是,县委决定调集兵力,打一次伏击战。
3月15日夜,姜叶永率武工组随部队进驻上洞村,准备在那儿设伏。可是等了两天,不见有敌军的动静。3月18日,队伍移驻上安山时,不料被敌人探知行踪。当日清晨,浙保四团调集两个营的兵力,向我方包抄过来。情况紧急,战士们接到命令后,迅速抢占上安山东西两侧山头,形成犄角之势,阻击敌人。但由于西侧山头坡度平缓,敌人在机枪、迫击炮的掩护下,很快就攻了上来。其时,我方仅100来人,其中有很多还是新战士,缺乏实战经验。姜叶永所率的武工组大都为老兵,守在阵地最前沿,考虑到武工组使用的都是短武器,射程受限。姜叶永要求大家沉住气,别乱开枪浪费子弹,等敌人靠近时,先投掷手榴弹后再打。
眼看敌人越来越近,随着一声令响,战士们居高临下,纷纷把手榴弹掷向敌群。这一招可真管用,不仅炸飞了敌连长的脑壳,还把对方的机枪也给炸哑了。趁敌人混乱之际,只见姜叶永从阵地上一跃而起,带领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呼啸冲向前去。短兵相接,武工队的手枪大显神威。敌人万没料到姜叶永他们会发起“反冲锋”,以为中了埋伏,个个调转屁股,连滚带爬,拼命而逃。攻打东面山头的敌军,见这边溃败下来,再也无心恋战,一个个都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这一仗我军大获全胜!但令人痛心的是,姜叶永在追击敌人时,不幸被子弹击穿脖颈,壮烈牺牲。五云山在咽泣英雄儿女的倒下,但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就在姜叶永英勇献身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瑞安迎来了全面解放。当年,那个曾在狱中接受我党教育的乡村小裁缝,终于实现了他为之奋斗终身的伟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