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云江潮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日的大白菜
■李浙平 文/图

    画了一幅有好些大白菜的漫画,题句是“冬日白菜补,送与邻长者”。事后再看画,句子很平常,最多有点乐于济人的意思。有趣的是画境,深夜里,画中人还在归置收割来的大白菜。画中人这一很平常的动作,勾起我一些回忆。

    家父是山东人,新中国成立时南下就留在南方工作。后来,老家发水灾,父亲将奶奶和大伯父也接来南方。自打我小时候起,就觉得山东人对于蔬菜的偏好比较简单,主要是大白菜、韭菜、芹菜。熬大白菜是一日三餐必不可缺的配菜,韭菜在包饺子时要用到,芹菜则常常与豆腐干一起炒。虽然南方蔬菜品类多,但我家里,桌上最常见的,还是那一个大瓷碗里冒着热气的熬大白菜。

    可能我小时候在阿姆家抚养的日子较久(阿姆家是地地道道的瑞安人),饮食的习惯上与长辈、兄长们都有些不一样,不好辛辣,口味偏于油煎、糖醋、清淡的味道。又因为在阿姆家,阿婆、阿姆、育林哥、爱华姐特别宠我,吃饭时会将鱼、虾、蟹、肉让我多吃,于是养成不爱吃蔬菜的习惯。八岁上小学前,我回到家里,见饭桌上少鱼、少肉,特别是见到菜中有辣椒,这盘菜就一筷也不夹。有一次,父亲见我的筷子只在有鱼有肉的盘中伸进夹出,从不夹蔬菜来下饭,不免有些生气,厉声说了我一句,就夹了一团熬白菜搁在我饭碗上。母亲在旁也批评我偏食。只有大伯父皱着眉帮我说了话:“小孩小嘛,不吃就不吃。小平,吃肉。”父亲的口气平缓了许多,朝大伯父说:“大哥,您别惯着他。小孩嘛,啥都得吃啊。”那是我第一次挨父亲训,泪就涌上眼眶,低着头闷声不响地扒拉着饭,强忍对白菜的讨厌情绪,硬是将这团熬得有些稀烂的白菜咽下肚。我长大后,终于明白从前那些日子里,家里的大白菜为何熬得这么稀烂,是方便奶奶嚼咽。

    人生经历的过程,许多事情是很平常的,只在一瞬而过,并不都是要很特殊的经历才能让人学会成长。经历了,又记住了,就是成长的美好记忆,它惕厉人懂得被爱中的诫勉和爱人时的一心一意。自从吃了父亲逼着我要吃掉的熬白菜后,突然觉得自己不再是必须要被宠着的小孩了,而是和兄长们一样,和奶奶、大伯父、父母一样,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大家吃什么,我就应该吃什么,不再因年龄最小而有任何特殊的对待。而于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最大的改变,是学会了吃大白菜。

    霜降以后,天气渐渐转凉,这时候经了霜的大白菜,煮熟后,嚼在嘴里,绵软中带点脆,有些甜,再喝口冒着热气的菜汤,满口生津,好下饭。所以,过冬的日子里,家里有时候就会多买一颗大白菜。大白菜放在水缸边的地上,做菜前取来剥几瓣菜叶,一颗大白菜可以吃五六餐呢。曾听大伯父念叨,在北方,过冬时,家家户户都要储些白菜,将白菜垒在墙边。地主家储存的白菜像堵墙,有的人家储得少,还有的穷人家过年连白菜也没得吃。大伯父说话时,不免叹几声“唉”。我问大伯父:“穷人不种菜吗?自己种的菜咋就没得吃呢?”大伯父说:“遇上荒年,收点白菜还不得全让地主弄去了,穷人吃啥。”那时候,我不懂“荒年”的意思,却明白在北方,大白菜是老百姓生活中缺不得的食物。因为我见过大伯父用白菜做馅包饺子,没有韭菜肉馅的香、好吃。但大伯父说:“从前在老家,过年能吃上白菜馅的饺子,就不错了。”我相信大伯父的话,我的长辈在老家一定过过这样的日子,因为户口簿的成分栏里写着“贫农”二字。

    白菜,素有菜王之称。它在中国有多少年了,我不清楚。《诗经》里写了好多的果蔬,我想从里面查到有关白菜的诗句,失望了,可能我查得不仔细。《诗经》里倒有荇菜、卷耳、蒌、薇、蘋、白茅、荼、荠、谖、蒲、葵、蓫、蔚、芹、茆等物,这些果蔬的茎、根、嫩叶,在当时可以作蔬菜食用。查不到就不查呗,无关我们生活中对大白菜的需求,如果用一句“不离不弃”的情感语赞美大白菜,它当之无愧。

    写到这里,再看这幅《冬日白菜补,送与邻长者》的漫画,觉得就应该这样画生活,这样题句正是我心中的所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云江潮
冬日的大白菜
拓片:穿越时空的历史印迹
一座桥梁 一抹乡愁
回 响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4 冬日的大白菜 ■李浙平 文/图 2024-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