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十几位死党相约北麂度假,住立公村的麂岛酒店,一家有渔家风格的民宿。民宿位于灯塔山下,抬头便看见红色的灯塔建筑。
今年三月初,瑞安摄影家吴小淮、姜夏笙夫妇邀请长春的以南君去北麂拍风光,也邀请了我们夫妇一同前往。吴老师对北麂岛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对北麂岛很熟悉,不到两三个小时,带我们把北麂岛转了个遍。
第二天凌晨,我带上以南君等四人前往灯塔拍日出,吴老师没去。到达北麂最高点灯塔,云雾缭绕,风带着潮湿钻进领口,刺骨的冷。我们在灯塔围墙外冻了一个小时,灯塔内也有人看日出,好羡慕,好想进灯塔躲一下刺骨的寒风。等到天亮了,浓云密布,什么也没有看到,失兴而归。 到了海利村的民宿,吴老师站在三楼阳台上笑着看我们灰溜溜回来,姜夏笙老师说:“你个佬佬头,早知道拍不到日出也不说,让我们白跑一趟。”吴老师说:“我说了,便扫你们的兴致,今天还是带你们进灯塔看看吧。”吴老师和北麂灯塔主任杜忠良是故交,早已约好进灯塔参观。
北麂山灯塔位于主峰仙人山上,是温州海域唯一的大型国际灯塔,1990年12月17日建成投入使用。灯塔为截顶圆锥体,总高度20.5米,海拔总高137米,射程25海里。杜忠良每天重复着开帘开灯、关灯闭帘、写灯塔日记等工作。灯塔远离渔村,生活非常单调,经常缺水,好多灯塔工在这里待几个月,就辞职走了。杜忠良18岁开始在灯塔工作,被评为交通运输部第一届最美海事人,予他的颁奖词是:“人们向往守塔的浪漫,但不是谁都能经得住孤独的考验。三十三年,你坚守一个海岛,一座塔楼,一腔热血,从青春到白发。人在灯亮,是你对灯塔最长情的告白。”跟杜忠良聊天,知道可以来北麂灯塔做10天的志愿者,迄今为止已经有130多批400多名志愿者。灯塔值守志愿服务活动,被网友称为“最浪漫的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服务内容包括升降国旗、海事旗,开闭灯器、窗帷、灯塔日常设备维护,做一日三餐,打扫环境卫生等。我当天便提交了申请。回来一周,接到温州航标处电话,问我是否可以在今年的4月1日上岛做灯塔志愿者,我欣然同意。
当天,志愿者一行四人,从瑞安南门码头出发,坐了两小时四十分钟的船来到北麂码头,行李被杜主任用黄鱼车运到灯塔,我们便徒步上山,20分钟就到了。接下来10天,这便是我们临时的“家”了。安顿下来后,杜主任穿着海事工作服,仪式感满满地带着我们熟悉灯塔的工作环境,了解注意事项等。
除了志愿者的工作外,我还要拍摄灯塔和北麂岛风光。整个北麂岛沉浸在茫茫云雾之中,十几米之外也看不见,没有东西可拍。一查天气,最近一周基本上都是阴雨天气,心情一下子也阴了。静静的夜,寒风呼啸,伴随着海浪拍打着礁石的节拍,无趣到酣然入梦。接下来除了灯塔工作外,就是看着窗外的云雾发呆。偶然露出大海和海岛,便算是让我们欣赏北麂风光了。带着失意和无聊,打开北麂灯塔守望者公众号里的天气预报,眼前一亮,明天便是晴天。迅速推开窗户,仿佛天上的街灯,这是渔火,我们被一排排的渔火包围着,和天上的星星交辉相映。在皎洁的月光下,便是湛蓝的大海。近处密密麻麻的礁石,海浪拍打着礁石卷起千堆白雪,又顿时消失在礁石之间,海浪声时隐时现。这便是真正的星辰大海,又仿佛贝多芬在演奏大海和星辰的交响曲,令人陶醉,浪漫至极。
夜是那么的漫长,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醒来已经5点,匆忙穿衣,扛起器材,便直奔二楼阳台而去。东方海面上吐出鱼肚白,天边一朵朵云彩在晨曦中交织着不同的形状,渐渐地染红。那一抹红霞越拉越长,一轮红彤彤的太阳,渐渐从海平面升起,染红了天边,染红了海面。湛蓝的大海上漂浮着一片片揉碎了的金光,洁白的浪花仿佛金镶玉,在海里欢快地跳跃着。渔船在海面上开出一道金光向两边延伸,又像是一颗流星划过星空。一轮红日如火,一片红霞延伸向远方,还有那红色的灯塔的映衬下。天公像是一位画家,在天边作画,好美的一幅海上日出图,我用相机定格了这美好的画面,陶醉在这美好的画面里……
此后的几天,每当夜幕降临前,我爬上灯塔,拉开窗帷,打开灯器,让它发出一束束灯光,照耀着远处的船只,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我的记忆里,灯塔是一首诗: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灯塔也是一首歌: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