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财富榜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阳坑镇点燃“研学经济”
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本报讯(记者 蔡佳佳 叶佩伦)春暖花开正是旅游的好时节。近日,平阳坑镇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研学课程,吸引了大批学生来此开展研学活动,借“研学热潮”带动“研学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4月19日,走进平阳坑镇,记者看到一批又一批的“研学大军”分头行动,穿梭在各个研学点之间。在南山村索面记忆馆里,研学讲解员正带领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参观,介绍南山索面的历史与制作流程,并教小朋友和家长们学唱方言童谣《索面歌》。

    在南山村,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索面。在农户们的家门前,来自塘下镇罗凤中心小学的同学们正在体验拉索面。大家双手拿着面竹两端,轻轻向下抻面,如此反复几次,索面就被拉得又细又长。“索面从很短慢慢拉到很长,这个过程很有趣。之前我没吃过索面,今天拉的索面能带回家品尝,劳动收获感满满。”塘下镇罗凤中心小学学生刘泽宇说。

    除了这个特色研学项目,悠然南山研学基地还开展制桑叶茶、捣年糕、做叫花鸡、抓溪螺、投喂小动物等丰富的研学活动,让同学们在研学中体验动手的乐趣,感受乡村农耕文化。

    塘下镇罗凤中心小学学生王优璇说:“我们先去地里采了桑叶,把桑叶拿回来撕成一片片的小碎片,放到锅里炒一下,然后等它干了之后,拿出来用手捏碎再装盒。我感觉这样有一种成就感,感觉比外面买的茶叶更好喝。”

    悠然南山研学基地负责人周赛说:“让城市里的孩子来农村体验农耕文化,干农事农活,来农村当一天小农民,放松一天。我们可以利用研学带来的人流量,给村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近年来,平阳坑镇充分利用非遗文化与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研学经济。目前,平阳坑镇共有三处研学基地,分别为悠然南山研学基地、木活字印刷术研学馆、东梨研学基地,利用南山索面、木活字、蓝夹缬等非遗项目,开展研学体验活动。自3月份研学季开始以来,平阳坑镇日均研学人流量超1500人次,涉及幼儿园到大学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带动全镇经济增长,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平阳坑镇党委委员金海挺说:“平阳坑研学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助力我们乡村振兴的一个重大动力源,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也带动了农户的农产品销售,包括一些非遗产品的销售,应该说是全产业链带动。”

    下一步,平阳坑镇将继续深挖非遗文化,打造全镇域研学产业。“平阳坑还有很多的非遗文化资源,包括有泥彩塑、舞龙、麦芽糖制作,我们也鼓励研学公司把这些非遗技艺跟研学做深度融合,让前来研学的群众能够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金海挺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财富榜
平阳坑镇点燃“研学经济”
从瑞安传统制造业转型典范
看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
出境游与国内自由行成热门选择
瑞安日报 财富榜 00004 平阳坑镇点燃“研学经济” 2024-4-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