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玉海楼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安乡贤张棡日记里记载的
龙舟竞渡那些事儿
■林良爽
彩龙 资料图

    瑞安水系发达,河道密布,千年塘河是民间龙舟竞渡的主赛场。生活在塘河边的瑞安乡贤张棡也深深地爱着龙舟。

    张棡(1860—1942),字震轩,号真侠,晚署杜隐园老人,汀田人。曾在瑞安中学堂、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前身)等学校任教40余年。他有个最大的爱好——每天坚持写日记。其遗留的日记,起自1888年,终于1942年,共计55年,270多万字,是研究瑞安乃至整个温州社会、政治、经济与风俗民情方面的珍贵史料。下面就《张棡日记》中关于端午龙舟的记载进行梳理,来看看清末至民国时期瑞安民间龙舟竞渡的那些事。

    关于龙舟,张棢24年写了56篇日记近6000字

    每到端午节前后,张棡都会携儿女、亲朋去塘河沿岸观看龙舟竞渡,这也成为他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从日记中看出张棡非常喜欢龙舟,凡是有划龙舟的年份,他都有记载,24年共记下56篇日记,近6000字。这里摘录部分:

    初四 午后晴

    同小竹、毓荪至莘塍河看竞渡。未刻,小竹遂乘舟去,余二人登岸而返。

    ——光绪十四年(1888) 五月

    初三 微雨

    买舟至蟠风苏宅省岳母,下午回。便过帆游看戏,塘西河看龙舟竞渡。抵家已申刻矣。

    初五 雨

    下午同浚生弟、砚寿兄乘舟至塘西河看龙舟竞渡。时连日大雨,湖水平堤,两岸观者皆插足水中,亭亭如白鹭。看毕归己申刻矣。

    ——光绪十七年(1891) 五月

    初二平 晴

    下午命大娒船同三四女儿到莘塍河看竞渡,便过聚星书院访朱子芬兄,与谈片刻出。

    ——光绪二十五年(1899) 五月

    初五 晴

    下午洗澡。携诸儿乘舟到莘塍河看竞渡片刻回。时李丽生、彬臣两昆仲暨蒋君仲笙亦因看竞渡之便舟过舍少坐,吃过小点即去,时已五点半钟矣。

    ——宣统元年(1909) 五月

    初四 晴

    未刻后遂同二人及庆之、寷儿、巧女等赴莘塍河看龙舟。

    ——民国三年(1914) 闰五月

    初一 晴

    本日自家雇人包粽子应节之用。午后类生来对弈四局去。四句钟携诸孙儿去看本村农竞渡。

    ——民国廿一年(1932) 五月

    张棡笔下的龙舟竞渡盛况及陋习

    张棢在记录之余,也描绘了每到端午节,塘河上龙舟竞发,沿岸人山人海的盛况。

    初五

    于是各地来看龙舟者,岸上游人、水中嬉船、两旁一带密排直至淡口桥止,不下数千、万人,亦本地数十年未有之胜会也。

    ——光绪三十三年(1907) 五月

    初五 阴

    下午二句钟携两孙、两孙女及四媳淑清、五女绣巧乘船赴莘塍湖看竞渡。到则两岸游人及沿河两面游船如蚁聚蜂屯,纷红骇绿,目不暇给……

    ——民国十七年(1928) 五月

    廿七 晴

    时本地两岸男女聚观龙舟者,不下千馀人,且各设香花果品贺之,亦足见积习之深入人心也。

    ——民国二十年(1931) 四月

    十六 微晴

    闻本日瑞城拱瑞山河有龙舟数十只竞渡,政府及军界官长且有银牌悬赏得胜者,于是各农民无不人人踊跃矣。下午自处儿童、妇女亦多有赴观盛会者。闻永嘉之竞渡尤佳,想此后禁断之习,当必自此又开禁矣。

    ——民国廿九年(1940) 五月

    瑞安民间划龙舟历史悠久,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习俗,如敲龙舟鼓、造龙舟、拜龙娘、上水、游乡、斗龙等,尽管有些事在张棡眼里是陋习,但他在日记里如实记录了下来。

    初五

    每年才交四月初一,即闻龙舟鼓声,冬冬不绝,俗谓之开殿门。

    ——光绪二十三年(1897) 五月

    初五 晴

    下午同女儿乘大娒船到莘塍河看斗龙。

    ——光绪二十五年(1899) 五月

    廿七 晴

    是日五鼓为本地后半垟新龙舟上水。龙舟竞渡积习已千馀年,若非竞争酿衅,亦一种升平乐事。

    ——民国二十年(1931) 四月

    十二 阴微雨

    是日本地底路新制龙舟于黑早上水,当代四房付香案资一角十三片。

    ——民国廿二年(1933) 五月

    初九 晴

    闻近日郡、县双方各有竞渡之举,昨下午瑞之龙舟并来划本村,醒侄家备香案迎之。盖侄媳是瑞城林氏娶,各处龙舟向有来娶妇家讨“花红银”之恶习,故瑞舟亦有此觊觎也。

    ——民国廿九年(1940) 五月

    张棡对龙舟的感情有点复杂

    张棡生活在清末至民国时期,作为传统读书人,他骨子里遵循约定俗成的礼仪,但对一些习俗也不是全盘接纳,甚至反对、唾弃,如对民间划龙舟中一些不良习俗,也是这样的态度,有怒其不争的感叹。

    从张棡日记里,我们可以知道,不是每年端午节都有划龙舟的,因为民间划龙舟存在种种弊端,地方政府予以禁止,张棡对政府禁止表示赞成。日记还记载了几起民间划龙舟惨案。作为乡间有名望的人,张棡还去协调、处理了龙舟纠纷。每一起划龙舟惨案都是历史沉痛的教训,对今天而言就是一个个血淋淋的警示。我们崇尚民俗活动,有序、安全是前提、是保障,决不能让历史悲剧在今天重演。

    初五 晴

    写黄纸朱字楹帖,循俗例也。下午同四女儿乘舟至南塘河看竞渡。是日董田地方龙舟与南阳地方龙舟争斗,董田龙舟被莘塍龙舟撞沉,溺死二人,想又有一番大闹也。弊俗败坏如此,为民上者仍不能禁,奈何!奈何!

    ——光绪二十二年(1896) 五月

    初五

    本年宗观察湘文出示严禁龙舟竞渡,于旧岁冬底,委员四出分巡各村各镇,凡有龙舟处,悉命勇丁持锯解为数截,尽数载上缴官,并敕各处船行船户出具干结,不许代造龙舟,违者察出重究,而此风今岁遂为之永绝……。今岁端阳节届,绝不闻一鼓声,亦可谓令行禁止矣。

    ——光绪二十三年(1897)  五月

    初五 晴

    闻昨日后李龙舟与下徐龙舟争斗,几乎酿命。而本日直洛两龙舟又与九里争斗,余在舟目睹,而各差船随后不能禁止,亦凶狠危险甚矣。晚下闻沈岙地方龙舟与岩下龙舟竞胜,沈岙之舟被斗而沉,约淹毙十三人之多,适在穗丰屋前。

    ——光绪二十五年(1899) 五月

    初三 阴

    十点半钟,瑞城余令带同警察兵数十名、差役数十名,自华表桥上岸到本地禁拿龙舟,夏姓龙舟闻风抬下垟去,被警察兵拦追不获,反将警察兵拥挤落水,警兵遂由塘路赶至后岸,适张姓龙舟诸愚民正拾出庙撞见,被警兵拿去二人,一严金英,二张阿丰,均当官笞执三百,地保则笞执七百,龙舟被其捣毁,一面饬差到龙舟倡首者张田式家严办。噫!无端生事,横罹法网,蚩蚩愚氓,可恨又可怜也。而余令如此猛厉,亦从前所未有者。

    ——民国三年(1914) 五月

    十六  晴

    下午赴浣坨少坐,时闻塘河有龙舟争斗事,出外观之,见河口桥一带行人如蚁,询之盖仙淡虞之舟与华表、山根之龙竞渡口角,而华表诸顽民助山根寻闹,以石子堵截华表桥,不容仙浃虞船过,致此纷扰。幸有巡警押过,不致酿成大祸,此竞渡陋俗所以不可不严禁也。

    ——民国九年(1920) 五月

    十二  阴微雨

    是日本地底路新制龙舟于黑早上水,当代四房付香案资一角十三片。排子仙弈谱。按龙舟竞渡皆是少年农民好胜斗狠,稍不慎重,便酿命案,故昔年宗湘文观察严禁之,造福不浅。乃积久生玩,故态复萌,于是无赖之徒乃敛财倡划,今年又遇闰端阳,故各村造龙舟者九多,而县政府先不预禁于先,近始布告出禁,何益之有?闻昨早小典下龙舟下水,方划至丁田河口,一少年持梢桨者忽失足坠水,遂至不救,并闻尸沉至今,仍打捞未获,可谓惨矣!

    ——民国廿二年(1933) 五月

    虽然记录了很多因龙舟引起的纠纷,但张棢在日记里又写了观赏龙舟竞渡的最佳地方,他对龙舟的感情有点复杂。据他描述,塘河水系纵横,沿岸村落密布,适宜龙舟竞渡,但不是所有地方适宜观赏。而塘河莘塍段河道不窄不宽,最适宜龙舟竞渡,也是适宜观赏的地段。加上,莘塍是东堂殿大清龙娘所在地,莘塍片区有几百只龙舟来这里拜龙娘后上水。张棡记载的观龙舟竞渡大部分在莘塍河,此外也多次记载去塘西河看龙舟。

    廿九 阴

    四点钟乘舟回里,路过莘塍河,见有龙舟数只竞渡。船归本地浃底,又在船观本地龙舟竞渡点馀钟,乃上岸。

    ——宣统元年(1909) 四月

    初五  晨雨 下午晴

    下午予率宬、寷、崟三儿,巧女同乘钦良舟赴莘塍河看竞渡。

    ——民国三年(1914) 五月

    初五

    是日端阳节,循例饮雄黄酒、吃粽子、鸡蛋、蒜泥等。下午二句钟携孙女纫秋乘舟赴莘塍河看竞渡,至五句钟遇雷雨始回。

    ——民国十二年(1923) 五月

    初五 晴

    下午莘塍聚星学堂前有戏班是新同福,而本日莘塍河又有竞渡,想今日游人之船必多也。

    ——民国十四年(1925) 五月

    初四

    午后雇阿良船与诸孙女、四媳等同赴莘塍河看竞渡。

    ——民国廿一年(1932) 五月

    日记中关于瑞安彩龙的记载最为珍贵

    彩龙就是彩色龙舟,或称台阁,也叫作水上台阁、彩舫,是温州端午期间行驶在河面供观赏用的龙舟。温州彩龙,最早始于清同治年间,盛行于清末民初。近几年,瓯海区民间已恢复水上台阁。瑞安有没有彩龙?《张棡日记》里的记载为瑞安有彩龙提供了实证。

    初五  早晨微雨 旋开朗

    饭后,至航船埠头,看大船、小船自城内河划出者,盖不下数百只,每船或用布棚,或用船屋,两边均用竹丝帘张挂,中坐妇女,珠翠罗纨、衣香鬓影,掩映其间;男子均罗衫纨扇,或百裕富袴,据舷顾盼,荡漾中流。时,彩龙舟尚未装扮齐整,各船均出白鹤桥外。先看竞渡,两岸游人拥挤不开,真一场大热闹也。余亦同子峰甥、小竹内弟、芸苓、翔苓表弟乘舟去看。

    遥见旌旆飞扬,光彩夺目,自城隍庙河边缓缓而来,龙舟身约长数丈,中有亭,结彩高矗,内扮秋千架一字,诸小童各扮故人杂剧,演打秋千,舟两傍各插五色绸旗,舟前头一小童头戴金冠,双插雉尾,身穿蓝缎洒金蟒袍,面如冠玉,舟尾坐一小童,装扮女儿,头戴珠簇斗篷,身穿湘色纱衫、大红裤子,三寸弓鞋,手执画楫,貌若天仙,观者无不喝采。

    ——光绪二十一年(1895) 闰五月

    初五 霁

    是日为端阳节,幸天色放晴,塘下彩龙舟今日可以去观也……下午同崟儿赴塘下看彩龙舟。时大塘河中舟遍布如幕,路上行人拥挤如蚁。予父子在船约看至未刻后,以天有雷雨,各舟均纷纷鸟兽散,予船亦急划回里。

    初九 晴

    午饭后与崟儿同赴埔后赵宅少坐回,即登舟归里。于路遇邑城男女各舟赴山门村看彩龙舟者颇多,闻后日划至莘塍,届时又有一番热闹也。

    ——民国八年(1919)五月

    据温州民俗学家叶大兵先生考证,1933年为温州最后一次划彩龙,此后再也没有举办。瑞安划彩龙也可能停划于这段时间,有记载的文字中,自停划以来,瑞安再也没有出现过彩龙。

    《张棡日记》有关龙舟记载的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从目前可知,张棡为瑞安人中记载龙舟最多的一个人。他的记载极大地丰富了瑞安传统龙舟文化内涵,让我们更加全面了解瑞安传统龙舟的前世今生,了解民间划龙舟的利与弊,为瑞安要打造“瑞安龙舟”名片、打响“瑞安龙舟”品牌,提供决策依据和文化支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瑞深读
   第00004版:玉海楼
马屿江北两村
乡村记忆
瑞安乡贤张棡日记里记载的
龙舟竞渡那些事儿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04 瑞安乡贤张棡日记里记载的
龙舟竞渡那些事儿
■林良爽 2024-5-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