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约是1943年(或是后一年)的农历四月某日清晨,一阵鼓声把我从浓睡中唤醒,这时母亲照常起床煮早餐及准备让我随身带到学校吃的中饭。我问:“妈,外面为什么擂鼓啊?”
“村里那班后生要造新龙船了。”我听说造龙船,马上想起老师讲过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殉国、楚国百姓竞渡的故事,但从来没亲眼见过划龙船的情景,只是经常听老人讲起龙船的故事,觉得快要有热闹好看了,十分兴奋,索性起床,早点到校,好向同学们打听划龙船的新鲜事。
那天到校时,班里同学还不多,却已三三两两在谈论他们村,或从大人那里听的划龙船的事,大家都感到很陌生。不一会儿,陈昭型同学来上学了,他家在林垟街头角开爿小酱酒店,每晚他要到店里帮他父亲打杂工,来他店里边喝酒边闲谈的人不少,第二天就会把昨晚在店里听来的“新闻”告诉大家,所以我们连忙向他打听。他说:“昨晚店里喝酒的客人闲谈内容差不多全是划龙船的事。前天林垟附近有几个村‘开’了龙船鼓,就像一阵风那样地刮到其他村,大家都想划龙船,青年人心头最烫,老人也会出面当头家、凑钱买木头。今年东洋鬼子连连吃了败仗,政府也不禁龙船,大家都想划龙船热闹一番,可以保稻垟丰收,人丁太平。他们还说到新龙船‘上水’,实际是下水,初次放到河里,坐上满满一船人,很危险,怕翻船,所以绝对不准说‘下水’。龙船头家怕妇女和孩子们乱说话,所以‘上水’时那一刻是不准他们看的,怕惹怒了‘龙王’……”后来又说,“‘上水’的仪式很好看的,我也没看过。”我听到这里,心里痒痒的。这么好看的场面,为什么不让孩子看呢?这次机会难得,我的村里正在做新龙船,如果这么好看的机会错过了,真太可惜了。于是,我那几天一直在盘算着“偷看”的办法。
我每天放学都故意绕道到太阴宫边造龙船的坦边看一会儿。龙船样子每天一个样,大约三四天后去看时,龙船已经造好有人在船舷两边画油彩了,有几个青年在擂鼓。还看见邻居的柳弟哥在摇着龙船旗。我想:哎呦,他命真好,比我大三四岁,今年正好有资格当划手。这时不知哪里来的“灵感”,我突然想到把偷看的“主意”打在他身上。因为我们关系很好,前几个月,我还帮他抄一本《卖纻诗》(一种民间文艺活动“卖纻”的脚本)呢。经过我再三要求,他终于答应了。商量好后天清早,他在我家窗前学斑鸠叫,我便瞒着母亲从后门偷偷出来,由他领我从太阴宫的边门溜进去,躲在他事先布置好的农具堆角落里,“上水”时就在太阴宫的窗口偷看。
二
那天清晨,实际我早已醒来,穿好衣服在等候了,斑鸠一叫,我就轻脚轻手地瞒着母亲从后门逃出来,柳弟哥领我穿过小巷从太阴宫的边门里溜进去,宫里空无一人,我就赶紧躲在事先摆弄好的杂物后面。柳弟哥顺手把一个杨梅塞进我嘴里,虽然很酸,但他事先再三“威胁”过我,只能在龙船鼓敲响时才能吐掉。如不听他的话,发出声音来,“龙王”就会“打”我一把掌,嘴就会被打歪了,不能上学。我只好半信半疑地熬着。
好不容易等到河边一排火盆点上了火,知道他们要开始行动了,我便钻出来站在宫里朝河的那个窗口后的石头上看。只见大人们都围在龙船边,先把龙船头这一端抬起来往河岸边推,又看见河边停着一只“河厢”(大木船),龙船头正好搁在“河厢”中间,两船成直角形,又见“河厢”横着向河心移动,龙船也慢慢地全身被推到河水上。
划手们依次上船。他们一只手拿着“船楫”(短桨),另一只手从船边的竹篓里拿来一个杨梅放在嘴里含着。船头扛艄的人和划头档的两个人先上船,接着划二档、三档……的人上去坐定,等到龙船尾扛艄的人上船,用艄桨把船身定稳,最后鼓手、锣手、旗手,还有“催楫”(督促划手听号令的人)都上去站好。有几个头家老人还在岸边跑来跑去蹲下来察看船身的吃水线,比划了一会儿,有个老人举起手来,鼓手用木槌在鼓边轻敲一声,划手们分别伸手代楫在水中拨动,接着三声轻敲,划手也用手拨水三次,船前进了几尺,接着是连续的“笃、笃、笃”声,划手们转身向后,又是三声“笃”,三次拨水,船又退回原处。一切动作都是那么认真、自然,没有说话声,严肃而又紧张。
突然,一声响鼓,划手们吐掉嘴里的杨梅,齐声高喊:“划啊!”一时间船里的锣鼓声、岸上的“三菩提炮(用火药装铁管子里的炮仗)”、百子炮,和着飘舞的旗帜与划手们有节奏的喊声震天响,确是扣人心弦。我便吐掉酸杨梅,跑出太阴宫到岸边,夹在观看人群中欢呼雀跃,心中暗暗庆祝“偷看”成功,心中有说不尽的兴奋,真是终生难忘。
三
事后,好奇的我,急切地想追究下面几个疑问:为什么划手们嘴里要衔酸杨梅?为什么开始前进要先用手划水?在用手划水后为什么突然喊声、鼓声、炮仗齐鸣?先是问村里父老们,起初的答案是:“退凶星。”按民间讲法,人多,聚在一起容易出风险,模仿古代打仗时“偷营”的做法:“人衔枚”(用竹或木片做成长条小棒,每人横衔在嘴里不准发声),“马束口”(用竹笼把马嘴套住,用草垫把马蹄包起来,不使嘶鸣及马蹄发声)。划龙船时正好我们这边土产杨梅成熟了,就用杨梅代“枚”。用手划水,是试航,察看新做的龙船和刚上船的划手是否适应。等一切就绪后,就像冲进“敌营”了,便喊声连天,发炮助威,击鼓传令冲锋。后来又知道,“退凶星”是带迷信的说法,实际上是让大家不要乱说话,集中注意力,服从指挥,统一行动,才会保持秩序,不混乱。慢慢形成了上面这种“仪式”。
后来,我常想: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为什么那么醉心于偷看龙船“上水”?一个村子为什么那么得心应手地顺利举行一次群众活动?就那么几天功夫为什么大片土地上村连村地一阵风刮起了划龙船活动,而且搞得那么精彩而热闹,人人踊跃参加?如果是在外国,是否也能这样?我认为只有一个答案: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的中华几千年的传统龙船文化,我们是“龙”的传人!非此,还有什么更贴题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