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说到龙舟,瑞安人就会提及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南宋著名思想家叶适写家乡端午划龙舟的这首《后端午行》。其实,除叶适外,瑞安先贤也留下许许多多写龙舟的诗篇,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其中一些诗句,欣赏一下家乡龙舟竞渡的独特魅力。
关于龙舟
叶适其实写了两首诗
叶适的《后端午行》,全诗内容为:
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
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断无益反为酷。
喜公与民还旧观,楼前一笑沧波远。
日昏停棹各自归,黄瓜苦菜誇甘肥。
其实,叶适还有一首写端午的诗被后人忽视掉,在这首《永嘉端午行》诗中,我们了解到,端午划龙舟习俗的历史更为久远。内容为:
行春桥东峙岩北,大舫移家住无隙。
立瓶叵罗银价踊,冰衫雪裤胭脂勒。
使君劝客亲付标,两朋予夺悬分毫。
起身齐看舟势侧,桡安不动涛头高。
古来峥水斗胜负,湖边常羸岂其数。
岸腾波沸相随流,回庙长歌谢神助。
只今索莫何能为,败鼓搅壕观者稀。
千年风土去不返,醉里冤雠空展转。
这首诗也是写端午划龙舟习俗的。“千年风土”中的“千年”,是指时间,“风土”是指地方风土人情、习俗。叶适(1150—1223)生活在南宋时期,他已有“千年风土去不返”的感慨,说明端午划龙舟习俗至少在南宋以前已盛行了上千年。结合叶适的两首诗来看,温州、瑞安端午划龙舟习俗有两千多年历史。“千年”,也许是虚指,但不管怎么样,端午划龙舟习俗一千多年是毫无疑问的。
曹应枢等人写诗
力挺端午划龙舟起源“屈原说”
端午节划龙舟的起源众说纷纭,有“屈原说”“伍子胥说”“越王勾践说”“曹娥说”“瓯民龙图腾说”等。温州地方志对龙舟活动最早的记载是明嘉靖十六年编纂的《温州府志》卷一《风俗》中:“端午竞渡,旧志云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宋开禧初知州钱仲彪因溺死者多奏乞禁之。诸乡亦然,盖地僻无事,人情相乐屡烦禁饬云。”
到明清以后,温州、瑞安端午划龙舟主要还是纪念屈原,有诗为证。孙衣言、孙锵鸣的老师曹应枢写有《竞渡词》十二首,其中三首写到屈原,清代瑞安女诗人项瑱《竞渡辞》、民国士绅张棡也写到屈原。
三闾大夫去已远,兰若芳洲弄清浅。
健儿舟傍红粉妆,笳管吹余听摘阮。
——曹应枢
渺渺目愁予,同心渔父徒。
冶游舟上下,忆否古三闾。
——曹应枢
不见三闾面,余风盛水嬉。
谁欤同渔父,独醒沧浪时。
——曹应枢
五月五日浮龙舟,童叟杂沓恣遨游。
飞凫相狎水马戏,冰珠泼碎玻璃柔。
兰橈锦缆芙蓉楫,并向澄湖闻轻捷。
两船逐水忽若飞,迅櫂齐驰彩旗接。
阗阗伐鼓喧蛟鼍,乘风击节齐唱歌。
争前不得势转急,冯夷眷属能踏波。
须臾夺标更挝鼓,篙师踊跃看者舞。
蒲觞竞醉乐未央,糜却金钱快豪举。
三闾大夫若有灵,亦难早劝世人醒。
——项瑱
遗俗千秋吊汨罗,传芭伐鼓水扬波。
——张棡
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期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被贬后任此职。相传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屈原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屈原说”就出自这里。
除了写塘河龙舟
还有写锦湖龙舟的
林上梓,字次定,号慕桥,瑞安城关人(现玉海街道),康熙乙酉年(1705)举人,曾任鄞县教谕、嘉定知县等,著有《慕桥诗稿》。他有一首诗《端午忆故乡风景》,不仅写出家乡瑞安端午传统习俗:包粽子、饮蒲酒、沐浴更衣、佩戴五彩线、插菖蒲等,还重点描绘了划龙舟的热闹场景。
黄梅角黍佐蒲觞,午浴家家兰草香。
为绩五丝长命缕,笑留乞巧接红纕。
吹箫伐鼓降神巫,绀殿峩峩金粉铺。
东郭会中人似蚁,榴花插鬓佩菖蒲。
龙舟竞集雁衔珠,十里游人联袂趋。
鼍鼓声中喧笑语,午风香送满城姝。
北郭清风绕锦湖,沿堤罗绮胜如荼。
寻欢觅渡耽娱乐,莫管西山日色晡。
从诗的第五句开始到最后,“龙舟竞集雁衔珠”,写龙舟竞渡激烈场面;“十里游人联袂趋”“午风香送满城姝”“沿堤罗绮胜如荼”,描写观看龙舟人多、欢乐的场面。值得一提的是,瑞安先贤大部分写龙舟的诗,写的都是塘河龙舟,林上梓写的却是锦湖龙舟竞渡场景。
写锦湖龙舟竞渡,还有一首比较有名的诗,是清代永嘉人绎陶写的《北湖看竞渡》:
画楫声齐意气翀,却教晴雨洒空蒙。
雄心奏鼓开陵阵,猛力夺标争上功。
望去虹霓惊落日,战来鹰隼迥生风。
只今蒲酒成佳会,寂寞湘江恨不穷。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瑞安端午节浓厚的节日氛围。
先贤对龙舟竞渡精神
着墨颇多
端午划龙舟是瑞安人骨子里喜欢的民俗活动,原因在于龙舟竞渡具有独特的魅力,那就是团队协作,拼搏争先。龙舟竞渡水逐浪飞,争夺锦标,瑞安先贤在诗里把这种龙舟竞渡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竞渡口号》
清·金晓
自笑雄心尚未消,乘风直破海门潮。
中流一楫争先处,更有何人夺锦标。
《观竞渡》
清·林上梓
竞渡传佳节,逢场聊一观。
楫齐飞鸟疾,水沸午风寒。
矫捷人争羡,纯迟我亦欢。
试留余力在,揽胜再盘桓。
《竞渡词》(二首)
清·曹应枢
东家飞凫出远烟,西家赛神才上舟。
尽日湖千钲鼓竞,中流击汰波洄漩。
兴酣破浪冯夷趋,旌旗蔽江天接艫。
夺得锦标争一喝,舟头高挂骊龙珠。
《竞渡辞》(节选)
清·项瑱
兰橈锦缆芙蓉楫,并向澄湖闻轻捷。
两舟逐水忽若飞,迅櫂齐驰彩旗接。
阗阗伐鼓喧蛟鼍,乘风击节齐唱歌。
争前不得势转急,冯夷眷属能踏波。
须臾夺标更挝鼓,篙师踊跃看者舞。
《瓯江竞渡词》(竹枝词)
清·胡玠
别有梭舟出四乡,一标万楫竞飞扬。
遥遥百里荷花荡,直作昆明演武场。
读这些诗,我们眼前就浮现瑞安端午节河面上奋力击桨、百舸争流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画面,深深体会团结奋进、拼搏争先的龙舟精神。这些诗,是瑞安先贤为后人留下的一笔不可多得的端午传统文化遗产。
先贤们
也写龙舟竞渡中的陋习
瑞安先贤写龙舟竞渡的诗不都是歌颂的内容,他们将龙舟竞渡中陋习和陋习所带来的教训也付诸笔端。如清代著名戏剧家、诗人洪炳文的《闹龙舟》(竹枝词)就写到由斗龙出现的伤害。
瓯俗端阳盛竞渡,奋棹争先趋如鹜。
一舟追逐曳龙尾,横触他舟覆于水。
水中之人半死生,两村持械相闹争。
血流满身头颅迸,不是闹龙直闹命。
命案一到公庭中,人财两失妙手空。
株连波累家家泣,亢龙有悔悔何及。
瑞安民国士绅汀田张棡对龙舟竞渡一些陋习也有很多感慨,民国三年(1914)四月廿三日,他有感而发,口占二律以寄慨,其中一首:
尚武精神自古奇,那堪末俗入浇漓。
夺标健羡飞凫胜,破浪危防退鹚欺。
袒裼凭河兼暴虎,纷争斩将又搴旗。
无端灭顶招横祸,天水爻占悔已迟。
重读瑞安先贤的这些诗作,在感受瑞安传统龙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外,也要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打响瑞安传统龙舟品牌注入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