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岙村旅游产业“上新”
山水间逐梦“绿富美”

    ■记者 徐心星

    9月底,秋雨绵绵,山岙间水雾奔腾,如梦如幻。走进位于大罗山南麓的陈岙村,沿着栽种着银杏树的柏油马路一路向前,来到陈岙九龙游泳中心,这里刚刚结束了一个夏天的狂欢,如今,正在酝酿着新的变化。

    “目前,温州九龙滑雪场项目正在全力推进,计划在原来九龙游泳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开发滑雪场、滑冰场、嬉雪场,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届时将填补陈岙冬季旅游的‘空白’,为村集体带去350万元的收益。”陈岙村党总支书记陈众芳说。

    一湾陈岙溪,化身自带流量的“致富密码”,一棵百余年的榕树,见证了陈岙的沧桑变化。经历了二十来年的发展,陈岙从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小山村,华丽“逆袭”为全国文明村、休闲生态村,走上了绿色发展的未来乡村之路,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树底下好乘凉”

    在瑞安,几乎村村都有大榕树,陈岙也不例外。2005年,其中一棵古树因环境污染枯萎死去,成为了陈岙人心中的痛,也成了陈岙整治环境的突破口。村民李小猛母亲的面馆,就开在了村口一棵百年榕树下。

    2002年,李小猛去杭州上大学,随后留在杭州与亲戚合伙开办机械厂,6年后,母亲的一通电话,把他叫回了村。原来,随着陈岙实施“退二进三”“青山白化”、旧村改造、生态建设等工程,村庄一改往日的“脏乱差”,水越来越清、山越来越青。环境变好了,旅游业也开始发展,来陈岙旅游的人们却犯了难——村里没有饭店,想吃个饭还得跑到附近的海城、场桥。在这时,李小猛的母亲“秀英嫂”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村里的帮助与支持下,秀英嫂在榕树下开起了陈岙第一家面馆。“当时店面虽小,生意却一天天好起来,我就回家与母亲一起开店。”李小猛说。2012年,店面扩展,改造为农家乐,第二年,引入酒店模式,开设了5桌酒席,这一年,也是陈岙村发展的关键一年。

    “水上经济”是陈岙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2013年,陈岙村创新性采取“村集体控股、村民入股”模式,成立瑞安市九龙观光旅游有限公司,成功打造九龙游泳中心及漂流等项目。旅游业有了突破性发展,村里的人气更旺了,每年景区接待游客35万人次,每年营业额可达3500万元。

    “当时店里根本忙不过来,客人必须要预约才有位置,遇到周末和节假日,还得提前一周预约。”李小猛回忆道,虽然店面扩展,但依然不够坐,有的客人只能在店外头加座。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让全体村民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更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村里各类小摊小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饭店、乡村咖啡馆、泳衣泳具店等应有尽有。原本单调的榕树边,建起了别墅、高楼,李小猛家的农家乐隐于绿意与高楼间,别有一番风雅。

    “来吃饭的人总问,你家饭店在哪里呀?我回答说,就在村口的榕树下!后来店名就改成了‘榕树下农家乐’。”李小猛笑着说,他这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小小的店面才得以越开越大,前几年,农家乐第三次扩张,“旅游饭”越吃越稳。

    “一年四季不歇业”

    全国文明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陈岙,在绿水青山间打响旅游品牌,先后获得十余张国字号、省字号“金名片”,陈岙的美丽蝶变,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定居。

    “现在陈岙环境这么好,我们村又离得近,天天来,慢慢就在这边安家了。”棣头村村民张云平说。2022年,她和家人在陈岙村买房定居,现在,家门口就是生态景区,呼吸着新鲜空气,心情变好了,心思也活络了。

    因水而兴,陈岙的旅游产业集中在陈岙溪边。河道一侧是休闲娱乐公园,游客堤边散步赏景,老人悠闲地打着太极拳,整齐划一的“小别墅”隐于翠绿群山环绕下,一派宁静祥和。而在河道的另一侧,却是一大片杂草丛生的荒地,不少建筑垃圾堆放其中,影响村容村貌。

    做旅游,一定要不断给人新鲜感。在陈岙定居后,张云平便和家人把这片荒地承包过来,花费一年时间,打造成“中溪云谷亲子乐园”。如今,这里一改往日的“邋遢”,铺上了翠绿的草坪,建起了雅致的咖啡馆。客人们三五成群,在天幕下围炉煮茶、自助烧烤,孩子们则在另一边滑滑梯、玩丛林探险,一派热闹景象。

    “最近天气凉爽了,我们这边的户外活动也越来越多,这两天就接了一个团建活动,会有100多人到这边旅游,我每天早上五六点就出门买菜了。”张云平一边说着,一边为客人准备着水果、饮品、烧烤食材。随着周边旅游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陈岙不仅是夏日红火,更是四季红火,每一个季节,都能在这边收获风景与乐趣。

    春雨滋润陈岙,唤醒大山中沉睡的瀑布,山塘如镜,翠色环绕,此时登山徒步,最是惬意;夏日水上经济带“火”陈岙,泳池漂流带来致富流量,泼水节与音乐节碰撞出激情的水花;秋日银杏“扮”美陈岙,邻里文化节绘就温馨和谐的乡村画卷,团建旅游好不热闹。

    而如今,即将开启的滑雪项目,又将在这个冬日焕“新”陈岙,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我们都很期待陈岙的新项目,村里发展没有‘天花板’,我们一年四季都不歇业。”张云平笑着说。

    保护才有发展,可持续才有未来。村口,“陈岙未来乡村客厅”旁,“新思想、新思路”“共强、共富、共享”等标牌显目。这座不断创新、蓬勃发展的山村,从不止于此,它牢牢紧抓青山绿水的金名片,一再带给人们新的惊喜,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瑞周刊
   第00002版:特刊
   第00004版:特刊
变“看得见”的集体经济
为“摸得着”的共享红利
山水间逐梦“绿富美”
非遗文化让东源村“出圈”
瑞安日报 特刊 00002 山水间逐梦“绿富美” 2024-1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