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文史学者张小宇先生参与主编的《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史料汇编》出版了,值得庆贺!收到这本100万字的沉甸甸的史料,我充满了好奇。
我好奇一所中学为何要编写这么厚的校庆史料?我好奇瑞安的张小宇为什么去主编杭州学校的史料?我好奇这本书会有什么价值?带着诸多好奇和疑惑,我阅读了这本书。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杭州第十一中学是一所著名中学,今年迎来百廿年校庆,这本书就是给校庆的厚重礼物!
学校的起点是创办于光绪三十年(1904)的贞文女学堂。她是浙江省内乃至国内最早创办的女学,贞文女学堂创始人惠兴女士贞烈的办学事迹曾是晚清中国轰动一时的事件。几十年艰辛办学,学校一直是一所扬名于国内的私立女学。1956年,惠兴女学与毗邻的私立东瓯中学合并为杭州第十一中学,而东瓯中学是温州同乡会所办。杭州第十一中学成立以来,培养了包括三位院士在内的一大批人才,其教育成绩为世人瞩目。可见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办学成效显著。难怪她有如此丰厚的史料!
张小宇缘何主编该校史料?近代著名思想家、东瓯三杰之一的宋恕曾参与贞文女学堂的管理,其办学章程就是出自其手。宋恕的女儿亦曾参与贞文女学堂的教学。张小宇因研究宋恕而涉及贞文女学和惠兴女学。再加上东瓯中学是温州同乡会所办,所以说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与温州也颇有渊源,著名温籍人士苏步青、夏承焘等皆为东瓯中学校董,而张小宇对这些人也颇有研究。所以请张小宇主编此书,可谓合情合理。
《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史料汇编》,虽是一所学校的校史资料,却能从中看到近代浙江女学发展史和近代浙江基础教育史。她虽是杭州的一所学校校史,也是近代温州区域史研究的延伸,与瑞安也有着密切关联。
由史料中的贞文女学和惠兴女学,我们自然就会想到瑞安的吴之翰先生和德象女校。
1906年,热衷于桑梓教育的吴之翰在瑞安县城卫房宫(原址在今瑞安剧院)创办了毅武女子初等小学堂。后因女校规模不断扩大,便在县城小沙堤的玉尺书院创办“德象女子高等小学堂”,从此开启了瑞安女子高小教育之先河。据《瑞安市志》记载,德象女校于1928年并入瑞安县立中心小学。从1906年开办到1928年并校,德象女校办学时间跨度23年,毕业学生超过千人。
早在1903年,瑞安的教育先驱孙诒让和萧侃在瑞安城区创办本土女学蒙塾,这也是浙江近代最早的女学堂之一。而瑞安孙锵鸣的女婿宋恕曾参与贞文女学堂的管理,并起草办学章程。那么,杭州贞文女学、惠兴女学与瑞安女学之间有无关联?在那个年代,杭州与瑞安的基础教育是否也有关系?
我在搜集瑞安洪炳文家族资料时,发现洪炳文之胞侄洪铎也是东瓯中学创建发起人和校董之一。洪铎,字季川,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与著名诗人徐志摩同学。洪铎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法科,担任过浙江平湖、丽水、泰顺县长和浙江省地政局局长。1947年2月,温州旅杭同乡会以温州会馆为校址,创办“杭州市私立东瓯中学”,洪铎积极参与。最近我又找到一些与东瓯中学有关的瑞安人资料,如林树艺(曾任遂昌县长、新昌县长)、孙孟晋(曾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文史馆馆员)、洪炽昌(曾任省立湖州中学校长)、陈楚淮(剧作家,曾在浙江大学外文系任教)。这些瑞安人到底参与了东瓯中学的哪些具体工作?瑞安是否还有其他人与东瓯中学有关系?都有待深入研究。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由《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史料汇编》,我想到了瑞安史料保护、整理、挖掘、运用和研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