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蔡佳佳 叶佩伦)为扎实推进“三支队伍”建设,培优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温州深入开展职工成长型社会建设,打造利于新时代产业工人成长的生态服务圈。瑞安作为首批试点示范单位,正全力打造职工成长型社会“县域样板”。近日,记者走进华峰集团,探寻该企业如何多措并举,助力更多劳动者由“工”变“匠”。
在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峰化学”,为华峰集团子公司)机修车间,机修操作工秦立冬正在对运送到车间的机械设备逐一进行维修、保养和调试。从业20年间,秦立冬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一步步成为了车间的技术骨干,曾多次在各级技能比武中斩获佳绩,并获得“温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 、瑞安市“十大身边工匠”等荣誉。为了给像秦立冬一样的产业工人提供正向激励,切好技能人才薪酬分配的“蛋糕”,华峰集团创新“八级技工”制,员工凭技能提待遇,最高年收入可达100万元。
秦立冬说:“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我从一名普通员工做到技术骨干,成为‘钳工一级技师’。公司也推行了‘八级技工’制,鼓励我们往技术方面发展,‘八级技工’制的薪酬制度还是特别诱人的,对个人工资待遇有很大提高。”
华峰集团工会主席王利说:“我们从工匠精神培养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八级技工’制发展通道,让一线工人能够打破自己发展的‘天花板’,评到最高的‘八级技工’可以拿到百万元的年薪,这也是集团在技能工人培养方面的突破。”
与此同时,华峰化学积极发挥技术骨干“传帮带”作用,设立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瑞安市王建锋技能大师工作室,电工高级技师王建锋正在给青年职工传授关于电动机星三角降压启动的实操知识,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据悉,目前该工作室共有成员11名,为华峰化学公司的60多名电工提供技能培训、交流学习平台。“在工作中碰到一些疑难杂症,大家一起讨论,把问题变成课题,促使每位成员更好地学习。工作室的技术骨干分布在各个车间,由他们带领各个车间的同事共同学习、成长。我也想发挥自己‘瑞安工匠’的传帮带作用,带领身边的同事成为高技能人才。”该工作室领办人王建锋说。
华峰化学的队伍建设只是华峰集团推动职工成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华峰集团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坚持以“校文化”培训员工、“匠文化”发展员工、“家文化”关爱员工,通过强化技能培训、拓宽晋升通道、实践薪酬改革等举措,加快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华峰集团一直通过培训员工、发展员工、关爱员工三方面帮助员工成长成才。我们也持续完善激励机制,在精神和物质层面回馈员工。员工在不断提升个人发展、个人能力、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在岗位上创新创效,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王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