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峥 特约记者 方孔德)为提高冬闲田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一种全新的生态农业实践——冬闲田养鸭模式,正在我市天井垟粮食功能区的田野里生机勃勃地进行着。
12月22日,在马屿镇源田家庭农场闲置的稻田内,成群结队的鸭子有的在稻茬中寻觅食物、有的在低洼水中嬉戏、有的伏在田埂上休憩。“嘎嘎嘎”的叫声为寂静的田野增添了一片生机与活力。 瑞安市源田家庭农场负责人项宝荣告诉记者,今年在他承包的4000多亩农田中,2000多亩用来冬种油菜等作物,另外2000多亩就都变成了养鸭场。
10月末,晚稻收割完成后,他投放了6000只蛋鸭到这些冬闲田中。鸭子们在这里自由成长,以虫子、草籽和掉落的稻谷为食,不仅吃得饱,生长速度快,下蛋也很勤。“晚稻收割后,很多谷子掉地里,正好给鸭子们吃。同时,田里还有很多病虫害潜伏区,像螟虫虫卵、红螺蛳等,鸭子们都会把它们吃掉,养鸭对种田大有裨益。”项宝荣说。
项宝荣表示,冬闲田养鸭,不仅每天可以节省500多公斤的饲料,而且鸭子们将稻田里的害虫“一扫而光”,大大降低了害虫越冬的概率,为来年的水稻种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鸭粪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经过几个月的发酵后,将被农作物充分吸收利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眼下,该冬闲田饲养的6000只鸭子已进入产蛋期,每天还可收获约300公斤的鸭蛋。按目前鸭蛋市场价每公斤13元计算,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另外,这些鸭子每只都超1.5公斤,出售后也将为该农场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