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云江潮
上一版3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座让人吃醋的城市
■张秀玲

    南京很是熟悉了,这次春节重温南京,本打算刻意避开人流,专取小众文化景点。当我做攻略时,妹妹补充说了一句,镇江也不错,开车只要一小时多。

    一语惊醒梦中人,诗文中熟悉的镇江竟在咫尺之远。提起镇江,它的相关词条在脑海中鱼贯蹦出:香醋,京口北固亭,沈括,米芾。特别是水漫金山寺,更是妇孺皆知。法海和尚看出许仙脸上有妖气,便把许仙关在金山寺;白娘子为了救许仙,便水漫金山,但最终不敌法海而被镇在雷峰塔。

    南朝四百八十寺,在众多寺庙中,金山寺因水漫金山传说而闻名遐迩。寺庙依山而建,寺内殿宇栉比,各抱地势,有“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之说。见过的寺庙不计其数,庄严肃穆是共性,但金碧辉煌的金山寺,结构更是一绝。亭台相连,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盘盘焉囷囷焉,在每个楼阁之间,我都要停歇一会,消化眼前风景。进寺庙忌讳拍照,但移步换景时的每一帧画面,那颜色,那结构,巧夺天工,我还是情不自禁举起相机。

    跟许多游客一样,慕名而来就是一睹法海相关的风景。小小的法海洞人满为患,没想到法力无边的法海慈眉善目,修行之地又是如此局促。吃惊之余很快了悟,真正修行跟条件无关。

    山顶“江天一览”亭是远眺长江的最佳观景台,石碑上“江天一览”四个大字乃康熙墨宝。据说当年康熙登临此处,看到长江浩浩汤汤,长天一色,情之所系,挥毫泼墨。而今的长江,虽不见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魄,但江面平阔,依然是形胜之地。宋徽宗时定名曰“镇江”,顾名思义,镇住江口之意也。之前称“京口”,就像一个人乳名或昵称,反为更多人千呼万唤,甚至古诗文也喜欢喊它“京口”。

    京口瓜洲一水间。远眺一水之隔的瓜洲,那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地方,但今天行程紧凑,凝望片刻且做游过。《芙蓉楼送辛渐》的芙蓉楼相去不远,跟着导航,走了两条路线,都被告知前方修路。因为赶着去北固亭,只能失之交臂,留一片冰心在玉壶。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作为镇住江口的要塞,风云多变。《水浒传》《三国演义》关于吴国的故事,基本以这里为背景。拾级而上,写着“甘露寺是刘备招亲地方”的小红旗一路挂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片片红旗,如此盛情,夹道欢迎,似乎温馨提醒游客不要顾此失彼,记得北固楼边上还有甘露寺哦。

    一路激动不已,就是为那个熟谙在诗文中的北固亭,于是我径直奔向北固楼。南宋偏居一隅,北伐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执着,1204年,他65岁,被重新启用,担任镇江知府,之前二十年得不到朝廷重用。镇江作为南宋前线,辛弃疾精心准备,但不冒进。期间,他多次登上北固亭,遥想当年在这里建功立业的风流人物,一位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一位是让他喊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长江浩荡,往事随流水,千古江山早已无觅英雄孙仲谋处,一切仅是想当年而已。历史喜欢捉弄人,被辛弃疾用两首词捧红的北固楼,竟然没有容纳他理想的一席之地。尽管他以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的史实告诫当朝者,千万不能草率北伐,但不被韩侂胄采用,任职一年半便被调离。

    古人好登楼,可以目极千里思接千载,辛弃疾登斯楼也,叩问悠悠长江,千古兴亡多少事,感极而悲者矣。而我,太平盛世女子,在天朗气清时再次凭栏远眺,长江横陈,江水浩渺,倍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唐代诗人王湾停靠北固山,看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千年之隔,景色如故。紧挨着北固楼的,是多景楼,相传为孙尚香的梳妆楼,也是宋代苏轼、米芾等文人游目骋怀、吟诗作赋的去处,匾额“长江江山第一楼”为米芾题字。在这里,我又一次远眺,把长江看了个够,装满一眼回去。

    晚上要赶回南京,在西津渡文化街区速度走过。古街小巷酒旗风,有古朴广告之风,写着镇江三怪。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肴肉不当菜,这三怪让中午的一顿锅盖面见全了。当时我不解为何叫锅盖面,径直到透明的厨房,一口大锅里,一块杉木做的锅盖在沉沉浮浮,据说这锅盖,使面条更有韧性。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嗜“面”如命的我觉得不虚此“吃”。踏入一间镇江恒顺香醋老字号店,“一座让你吃醋的城市”广告语赫然入目。这座城市,历史悠久,典故众多,名人辈出,再提一下刘义庆、刘勰,萧统、沈括等人,这人杰地灵的,怎能不让人吃醋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云江潮
一座让人吃醋的城市
午后“梅”好时光
福泉山探幽
我爱听鼓词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4 一座让人吃醋的城市 ■张秀玲 2025-3-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