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玉海楼
上一版3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是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岳父,100年前,他实业救国创办企业
瑞安南堤淀粉厂:产品曾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虞秋生
南堤淀粉厂注册的商标
南堤淀粉厂旁的“十字河”
扫一扫,看电子版
项荫轩

    100年前,在如今的瑞安时代开元名都大酒店一带,诞生了瑞安南堤淀粉厂,产品曾享誉沪津,占据国内淀粉市场半壁江山。它的创办人是民族实业家项荫轩,南堤项氏家族中的一员。南堤项氏家族有“世为瑞安城中望族”之称,曾走出一大批名人,他们创办新式学堂、经营实业,是温州早期现代化的重要推手。项荫轩还有另外两个身份:他是晚清大儒孙锵鸣的七女婿、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岳父。

    1925年建厂 产品誉沪津

    关于瑞安南堤淀粉厂的创办时间,《民国瑞安县志稿》《瑞安项氏与早期现代化》均记载:“民国十四年(1925),项荫轩投资100万元,在瑞安城关沙塘底设立南堤淀粉厂。”

    该厂向社会公布的飞艇牌产品商标,注明商标批准时间是“民国十七年六月十五日”,即1928年6月15日。按照早期工业企业一般先出产品后申报商标的惯例,南堤淀粉厂创办时间应该在商标批准之前。所以,社会上及一些本土书籍中提到的该厂创办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和三十年代末的两种说法,应该都是错误的。

    飞艇牌商标注明商号地址在浙江瑞安县沙塘底。沙塘底,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归属瑞安莘塍区民公乡,其范围涵盖上沙塘、下沙塘、东岙、西岙、九里山这5个村庄。

    今年67岁的上沙塘村民王振德告诉笔者,南堤淀粉厂厂址就是现在瑞祥公园旁、瑞安时代开元名都大酒店这个位置,现在属双岙村地界。他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跑到废弃了的南堤淀粉厂玩捉迷藏游戏。他记得,淀粉厂占地面积2亩多,两排厂房东西走向,有20多间房子。他和小伙伴玩耍时,机器设备都没了,房子里空荡荡的,地上长满杂草。

    南堤淀粉厂创办初期,设备是国产的,工人有50来名,年产淀粉40吨左右。产品主要销售给上海、天津厂家,做布料上浆或制作浆糊。

    当时国内生产淀粉的企业只有两家,除瑞安南堤淀粉厂外,另一家是江苏镇江淀粉厂。两家企业规模相近,产量相当。由于瑞安南堤淀粉厂生产淀粉用的水是厂房后面的山泉水,水质好,加上严格把关技术,产品质量比镇江淀粉厂高。加上南堤淀粉厂还在上海设立办事处,派人长驻上海,现场解决供需矛盾,并把产品运到上海,让客户在家门口拿货,因此,飞艇牌淀粉在沪津两地受到厂家追捧。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市场对淀粉的需求没有现在这么大,但全国仅这两家淀粉厂,产量有限,市场求大于供是常态,南堤淀粉厂由此经常被买家追着要货。于是,1940年初,项荫轩再次投入资金,从国外引进全套先进生产设备,并聘请技术人员来瑞安做现场指导,企业产能大幅提升,淀粉年产量达到75吨。即便如此,淀粉仍然供不应求。

    番薯作原料 工艺关把牢

    玉米、土豆、番薯和小麦等粮食作物,是生产淀粉的主要原料。瑞安南堤淀粉厂用的原料是番薯,主要产自涂田。

    瑞安大面积种植番薯,是在二十世纪初。笔者在温州档案馆看到一份表格——1933年温州地区所属6个县番薯产量统计表,上面记录:瑞安县当年年产番薯367.8万担。

    有意思的是,当时,瑞安东山、上望和汀田一带有一大片涂田,盐碱含量高,不宜种植其他作物,但种番薯长势却很好,且产量高。涂田产的番薯咸味重,口感差,但用于制作淀粉,质量却比其他番薯好。南堤淀粉厂最高年产淀粉75吨,按5公斤番薯生产1公斤淀粉来计算,全年需要购买番薯原料近400吨。东山、上望和汀田6000多亩涂田生产的450吨番薯,就成了南堤淀粉厂的采购对象。

    番薯变身淀粉,工艺技术难度在当时属于中等偏上。番薯收购进厂后,用水冲洗干净,经破碎、去渣提纯、脱水、烘干四道工序,最后制成成品。其中,提纯和脱水两个环节最为重要,它是保证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当年,南堤淀粉厂把主要技术骨干投放在这两个工序上,管理监督严格细致,从而使淀粉质量得到保障。

    废渣养河鱼 环保又增收

    南堤淀粉厂每天产生番薯废渣1吨左右,堆在厂里,气味难闻,若雇人处理,还得支付费用。项荫轩仔细盘算后,决定给淀粉厂增加一项养鱼的业务,既可变废为宝,又可增加收入。

    在瑞祥公园,笔者碰到现年83岁的村民张阿松,他指着旁边的一条河说,这条河道被当地人称为“十字河”,它从南堤淀粉厂旁边经过,南至温瑞塘河,全长4公里,宽三四十米,水深五至十米,水质好,是养鱼的理想河道。

    据记载,1932年,项荫轩曾到绍兴,从菱湖一养殖户处购进大量鲢鱼、草鱼的鱼苗,投放到“十字河”中,并从厂里抽调6名工人打理养鱼事宜。养鱼工人每天从厂里拉来番薯渣,驾小船在河中投喂,河里的鱼长得膘肥体壮,投放市场后很畅销。

    张阿松小时候就听说并见过养鱼的一些情况,周边村民曾评价:“项老板买了一个番薯,做淀粉挣了一笔,废渣养鱼又挣了一笔,真厉害!”

    企业交政府 1952年关闭

    1949年5月10日,瑞安解放,南堤淀粉厂接到人民政府通知,工厂停产等候处理。1951年7月,温州地区专署生产科派人接收了南堤淀粉厂。

    新生后的企业名称不变,老员工也被召回,项荫轩的表哥陈万顺也被请来负责修理番薯加工机械,计划重新开工生产。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油品被禁运,工厂里的机器设备动不了。无奈之下,该厂从乐清县弄来一台柴油机,在瑞安铁工厂改造为烧木炭机,虽然机器马力减少了10%~15%,但带动番薯粉碎机没问题。企业恢复了生产,产品仍然销往上海、天津等地。解放初期,物资比较紧缺,南堤淀粉厂产品好销得不得了,职工们为政府狠赚了一笔钱。

    1952年11月,国家发布指令,以粮食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一律停办,南堤淀粉厂奉命关闭。从此,温州地区再也没有淀粉生产厂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玉海楼
瑞安南堤淀粉厂:产品曾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陈黻宸弟子、续修《四库全书》先驱伦明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04 瑞安南堤淀粉厂:产品曾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虞秋生 2025-4-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