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玉海楼
上一版3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安人对芥菜情有独钟
菠薐好吃
芥菜长情

    ■宋维远

    历史上,瑞安人的菜圃里种植年代最早、数量最多、普及率最高的大概要算:芥、菘(白菜)、菠薐了,其次还有莴苣、蒿、芹等。明弘治《温州府志》、清乾隆《瑞安县志》、民国《平阳县志》的“物产”(或土产)部分“蔬菜”类中,都首列上述三种。它们的种植历史至少有五六百年之久。从食用口味上看,菠薐(即菠菜)应是瑞安蔬菜家族历史上的佼佼者。她是面食中面条、馄饨等招待客人点心和酒宴瓯菜的主要辅料,平时在普通百姓餐桌上仍是稀品。因在种植上对土壤、气候、肥料、培育管理等农艺上,要求较其他“大路菜”讲究一些,而且劳力成本高,产量低,故显得有些“娇气”。而从经济实惠和加工复制的范围上看,芥菜却比菠薐有较多优势,所以说,温州人在各种传统蔬菜中,对芥菜情有独钟。同时,在芥菜的种植、食用的历史中,还对她有文化层面上的诸多认识。 

    菠菜虽然好吃,营养价值高,总比不上种芥菜对农民实惠,故上面这句民谚,在肯定她“好吃”的同时,还偏重夸奖芥菜的“长情”。就是说,历史上瑞安的菜农还是更为关注、重视种植芥菜的,对芥菜情有独钟。

    瑞安的菜农和居民对芥菜情有独钟的理由大致有:一是芥菜的收获期长。芥菜中的早芥(品种称“水括芥”,叶梗像小木船里用作括去船中积水的两边带节的半爿水筒,厚度较薄),一般在深秋寒露前后即可移植菜苗,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育,到大雪前后,便可剥取外面两三层叶片或砍下整株上市了。培育后期的一个来月,还可以剥取外层小菜叶食用或作饲料了。早芥收获后,还可再种上二季芥菜,品种除“水括芥”外,可种“白肤芥”(叶梗像圆形小竹干,较厚,皮外面有一层白色的表皮,生长期较长)。到来年清明,两种芥菜才会拔节、长菜芯开花、结籽,是最后收获期。中间也可以陆续剥取外层的菜叶片食用。俗称“剥芥菜”。芥菜在历史上每年足足有四五个月,为瑞安人的餐桌提供价廉物美的时鲜蔬菜,并以她特有的辣味与多种海、淡水的水产品搭配烹调,芥菜的“辣味”与瓯柑的“苦味”一起,在瑞安人的舌尖上留下难忘的“家乡味”。在历史上,由于芥菜产量高,每年春夏粮食“间生”(青黄不接)时段,以菜代粮,帮助瑞安人度过不计其数的因粮食歉收而导致的荒年。如今,瑞安人生活普遍改善后,在过去以菜代粮的“度荒饭”基础上发展的“芥菜饭”(芥菜配上糯米、黑米、鲜笋、肉类等多种食材制成),成为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遍及城乡每家每户的邻里聚餐习俗,同时还为“瓯菜”增添了新的时令“菜牌”,助推当地的消费额度。

    二是芥菜旺发、收获后的干、腌制品,几乎成为历史上瑞安人餐桌的主要菜肴(俗称“配”)。笔者少年时曾随瑞安县城郊区三圣门村同学去参观他们在芥菜收获期间,男女老少制作芥菜各部分腌制品和干制品的情景,一排排比人还高、直径三四尺的大木桶,一个壮年男汉在桶里踩踏晒过的菜心上部,或芥菜的另类“雪里蕻”(或“九豆芥”),一层盐一层菜地踩实,直到桶里腌制品积到顶端,然后用大石块压实;有的桶里则专腌菜心下部的“菜蕻”,有的桶里专腌菜叶的“梗”;有的则专踏、腌菜叶(剁细),三五天后取出晒干为“菜干”,储藏整年,泡水后可配烧肉、鱼,是天然的“防腐剂”。菜蕻、菜梗则腌到六七月上市,是夏令餐桌上下饭、配粥的菜肴。如今,瑞安人又在传统的佐餐食品基础上创新各种新式美味的品种,芥菜籽还可提取“芥末”,是“砺钩”的调料。

    可见,芥菜在瑞安人菜圃里种植四五个月中的鲜菜和腌、干制品,可供应瑞安人餐桌上几乎整年的副食品,回顾“芥菜长情”这句谚语中的四个字,其语意内涵深刻,不言而喻。 

    “芥菜长情”

    在文化层面上的启迪

    上文说到“菠薐好吃、芥菜长情”的谚语,瑞安民谚还有下文,即“龙窠虽好,狗洞长情”。上下两句相互相类比,映衬,意义范围扩大开来了,上下两个分句中的“菠薐”与“芥菜”“龙窠”与“狗洞”又成了对比,泛指所处环境优劣的对比。令人产生多种理解:

    一是龙窠虽好,住“狗洞”的对它羡慕,但可望而不可及,认为它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自甘落后。二是住“狗洞”者满足于现状,并不稀罕“龙窠”;或不认为自己的“狗洞”,比“龙窠”差。有点像“陋室”的主人刘禹锡的清高调:“何陋之有?”三是住“狗洞”者一旦在“龙窠”住过几天,竟忘掉自己的身份而迷恋“龙窠”,有点像做俘虏后的刘禅,参加了司马氏的宴会后竟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话。四是既承认“龙窠”好,又不忘自己的身份,而立志努力改善“狗洞”,使之成为“龙窠”。以上多种理解,也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不同,人生的道路、后果也就不同。对于敢于面对现实,追求幸福,敢于吃苦、奋斗的瑞安人,秉承着永嘉先哲的事功观念,肯定大多数持有第四种态度的人生观。 这或许是这句民谚给人们在文化上的启迪。

    瑞安人与芥菜打交道久了,还有其他一些与芥菜相关的民谚,不妨举几个一并议论一下:

    “正月种芥,有吃有卖。”这句民谚本意是芥菜的正常种植时间是上年秋末冬初,到来年清明前后收获。但如果因某些客观条件限制,耽误了最佳种值农时,延迟到正月农闲时候去种,还是不应该放弃,要抓紧下种,努力培育,仍有近八九十天的宝贵时间,不但能种好芥菜,陆续剥食其外面叶片,还能赶上时令,同样在收获期间可以有部分出卖。如果提升到文化层面上,也告诫人们,只要有胜利的条件,做事仍需努力争取,不可消极畏难,要树立信心,最终仍有成功的可能。

    “芥菜只有外剥底,芥菜哪有底(里)剥出?人间只有青丝送白发,人间哪有白发送青丝?”这句民谚,上面分句借芥菜取食次序是先剥取外层叶片,让底层叶片生长成熟再取食的规律,来比喻人间的青丝(青年人)为白发(老年人)送终的正常规律,也替反常的白发送青丝的现象鸣不平。因为“芥菜底剥出”,是农民长期种菜得出错误做法,用来象征“老人给青年送终”的不幸事件的“比兴”艺术手法,增加语意的形象性和深刻效果。这或许是由人们对芥菜的实际生长感受,上升到文化层面的认知。

    以上民谚,从文化角度上也算是反映瑞安人对芥菜的“情有独钟”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玉海楼
为什么百年前的文人都爱往集云山跑?
瑞安人对芥菜情有独钟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04 瑞安人对芥菜情有独钟 2025-4-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