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闲田”变“致富田”
塘下镇冬大麦喜获丰收

    本报讯(记者 陈峥)麦浪翻滚,金黄一片,4月28日,塘下镇种粮大户刘光明的61亩冬大麦迎来了丰收,让他收获了不错的效益。

    记者来到刘光明的大麦种植田内,只见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收割、脱粒、分离、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刘光明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他采用“间作套种”模式首次种植冬大麦,如今大麦已经成熟。

    从实割数据来看,大麦亩产达到400公斤至500公斤。“冬种大麦,每亩地有210元的补贴,补贴拿过来刚好可以用于购买种子、化肥。如果一亩地可以收400多公斤的大麦,就能卖800多元,减掉收割、烘干的费用,还有600多元的利润,比种水稻还要好。”刘光明笑着说。

    据悉,大麦具有耐寒、少病虫害的显著优点,冬季田管相对轻松,只需施肥一次就可以满足生长需求。刘光明首次试种冬大麦就获得了比较可观的效益。

    记者在现场看到,田间一边在收割麦子,另一边旋耕机已在田头忙碌起来,为下一季早稻插秧做准备。“大麦适合冬种,特别是种两季水稻,第三季可以种大麦,大麦生育期比小麦短半个月,冬大麦种植和插早稻互不影响。”刘光明说,冬大麦首种成功不仅让他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积累了宝贵的种植经验。他计划在收割完大麦后,继续种植两季水稻,之后再种大麦,形成全年不歇的循环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据了解,为充分利用冬季种植空窗期,激活“农闲田”,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塘下镇积极鼓励农户发展冬小麦、冬大麦、油菜花、花椰菜等冬季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有效减少“撂荒地”。农户也通过“稻菜轮作”“稻油轮作”“稻麦轮作”等多样化的冬种模式,进一步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种植效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聚焦点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门收徒
塘下镇冬大麦喜获丰收
我市多支救援队伍合力解救3名被困驴友
塘下镇教育系统老干部读书会举行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3 塘下镇冬大麦喜获丰收 2025-4-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