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吸引200余名观鸟爱好者飞羽寻踪
北麂打造候鸟迁徙的“黄金驿站”
■记者 林晓 通讯员 林周凡

    “五一”假期,瑞安北麂迎来了一场“候鸟盛宴”。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观鸟爱好者齐聚这座东海小岛,用望远镜、相机记录候鸟的踪迹,感受自然与生命的律动。北麂岛,这座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中点的“宝藏观鸟点”,正以独特的生态魅力,成为全国观鸟爱好者的朝圣地。

    迁徙“黄金通道”上的

    生态启示

    “大家看!海滩上有几只翻石鹬!”5月3日清晨,浙江野鸟协会会员陈光辉举起望远镜,向身旁的观鸟者示意。在晨光的映照下,几只身形娇小的翻石鹬隐匿于海滩的锚绳之间,仅凭其短促的叫声,陈光辉便准确辨认出它们的身份。

    北麂岛地处全球九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中段,是候鸟南来北往的重要休整地。岛上丰富的湿地资源——广阔的沿海水域、礁石群,为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栖息环境。每年春秋两季,大批候鸟在此停歇补充能量,其中包括被誉为“神话之鸟”的中华凤头燕鸥、罕见的白腰叉尾海燕等珍稀物种。

    “北麂岛是观鸟‘老少皆宜’之地。”陈光辉介绍,这里既有留驻的明星鸟种如岩鹭、蛎鹬等,也有迁徙途中偶遇的“大迷鸟”,吸引了全国各地从资深鸟友到观鸟新手的不同群体。近年来,岛上不断刷新鸟类观测记录,仅2024年就新增3种浙江省级新记录鸟类,成为鸟类研究的“活态实验室”。

    北麂岛的生态价值不仅局限于本地,更与全球候鸟迁徙网络紧密相连。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覆盖22个国家,每年有上千万只候鸟沿此路线往返北极圈与澳大利亚之间。作为这条“黄金通道”的中点,北麂岛的湿地生态直接关系到候鸟的生存质量。

    今年的“五一”假期,北麂岛的观鸟活动达到高潮。“往年这个季节,来岛上观鸟的人也就几十人,今年几乎被‘包场’了!”一民宿老板告诉我们,岛上随处可见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

    观鸟热潮背后的

    生态守护

    “观鸟不仅是观察,更是记录与参与。”中国观鸟会会员柳思铭和娄方洲在北麂岛的观鸟经历颇具代表性。作为北京飞羽大学生志愿者成员,他们此次专程从北京前来,希望在迁徙季捕捉黄胸鹀等珍稀鸟类的影像。

    “候鸟的每一次迁徙,都是对自然环境的投票。我们通过中国观鸟记录中心、eBird等平台上传观测数据。”柳思铭说,这些记录不仅是个人观鸟经历的存档,也是公民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麂岛的鸟类多样性得益于当地未被过度开发的原始环境。岛上保留的灌丛、树林和山塘,为不同生态位的鸟类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条件。这种“低干预、高兼容”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地区探索生态旅游提供了借鉴。

    观鸟热潮的背后,是北麂乡政府对生态保护的持续投入。近年来,北麂乡政府以海岛生态保护为核心,立足候鸟迁徙重要栖息地的区位优势,在“到北麂·见山海”全时文旅活动中将4月整月定为春日观鸟月,同时以“4·1国际爱鸟日”为契机,通过观鸟摄影展映、鸟类科普活动等向村民和游客普及鸟类保护知识,重点讲解在本岛出现过的中华凤头燕鸥、大迷鸟褐背伯劳、罕见海鸟白腰叉尾海燕等濒危鸟类的生态价值,提高村民生态保护意识,引导公众以负责任的方式参与观鸟活动,避免人为伤害迁徙繁育的鸟类。

    “保护与开发需要平衡。”北麂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计划培养一批专业“鸟导”,建立标准化的“鸟塘”(鸟类观测点),在不干扰候鸟栖息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观鸟旅游。这一模式既能为村民创造经济收益,又能通过生态教育提升公众保护鸟类意识,实现“人鸟共生”的良性循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瑞深读
   第00004版:有话说
北麂打造候鸟迁徙的“黄金驿站”
林川海拔520米高山开“村咖”
名中医齐聚忠义街“义诊+讲座”活动惠及瑞安民众
微信图片_20250507164949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北麂打造候鸟迁徙的“黄金驿站” ■记者 林晓 通讯员 林周凡 2025-5-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