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光淬炼,初心不变!
瑞安老中青党员的担当故事与精神传承
■记者 金汝 实习生 张译程

    6月30日,一则重磅消息迅速传遍全网:中共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4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10027.1万名,成功突破1亿大关。104年来,中共党员以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和奋斗事业的薪火相继,成就了如今的盛况。

    不同时期的共产党员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不变的是党员的那颗初心;时代的考题在变,不变“为人民服务”的信仰。

    “红七月·服务月”的号角已经吹响。瑞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了我市不同年龄段的党员代表,看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故事。

    李永琳:

    乐善好施 以善育人

    (离休干部,1930年出生,1956年入党)

    在瑞安慈善事业的圈子里,李永琳的名气很大。自1986年离休至今,他致力于慈善事业,尤其是资助寒门学子读书。他说,之所以将大量精力和金钱用于资助困难学生,是因为年轻时的一个缘分。

    李永琳出生于莘塍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生活条件十分困难。父亲为了让这棵“独苗”读书,四处借钱。小学毕业后,李永琳如愿考上了原瑞安县立初级中学(现瑞安中学)。有人劝李父放弃供孩子读书。就在李父犹豫不决时,一位家庭条件较好的亲戚的一番话,改变了李永琳的命运:“有机会读书为什么放弃?家里没吃的,可以找我。”

    这句话延续了李永琳的求学梦,也为60多年后他致力于慈善事业埋下伏笔。

    1993年,离休后的李永琳开启了公益助学之旅,一坚持就是32年。生活上,李永琳一直很节俭,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希望能多资助一名困难学生。

    李永琳的资助准则独特而温暖,不仅给予经济上的援助,更给予心理上的关爱。每确定一名资助对象,他都会事先去学生家中,深入了解困难和需求。在资助期间,他坚持定期家访,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展、生活状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他还会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时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尽己所能提供关爱和帮助。

    长三角慈善之星、浙江好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温州好人等诸多荣誉,是对他32年致力慈善事业最好的褒奖。

    李永琳的善举还影响了整个家族。女儿李立华积极参与“春蕾计划”,资助了多名女童;次子李向华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组织心理疏导志愿队奔赴理县,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援助。

    2015年,李永琳发动家族成员成立了瑞祥慈善爱心基金。现在的基金负责人是李永琳的外孙女温暖,受外公的影响,她带领瑞祥学校师生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为社会奉献爱心。

    32年来,在李永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家族中先后有20余人投身教育事业,获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据不完全统计,他资助的金额已超150万元。这个数字的背后,150余名寒门学子命运被改变,其中5名学生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姜振尧:

    传播红色文化 弘扬知青精神

    (退休干部,1946年10月出生,1981年入党)

    1965年,高中毕业的姜振尧响应党的号召,到仙降区云江公社杏垟大队插队务农。9年知青岁月辛苦而充实,磨砺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

    返城后,姜振尧被安排在山区一家二轻集体工厂当工人,1977年调入二轻工业局,一干就是19年。他曾担任市二轻工业联社主任、市二轻工业局党委书记兼局长,退休前任市政协常委、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

    在市二轻工业局工作期间,姜振尧经常下乡进厂、深入基层,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吃住都在工厂,往往一待就是几天,甚至一个多月。

    1981年,姜振尧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成为一名党员,意味着身上多了一份责任,要带领大家一起干事业,为瑞安二轻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尽一份责,出一份力。”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姜振尧在局机关内部精简机构,创办实业,人员分流,大胆改革。同时,对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和“小、穷、亏”治理。他清正廉洁,始终坚守底线:“我是共产党员,组织给了我工资,我就不能再动歪脑筋。”

    2015年,为了传承知青文化、教育年轻一代,已经退休的姜振尧带领知青骨干,在缺资金、缺场地、缺政策、缺理解的情况下,抱着“挑战不可能”的决心,多方奔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瑞安市隆山知青纪念馆(以下简称“知青馆”)于2016年11月建成并免费向社会开放。

    建馆、办馆期间,他不计报酬,经常带病坚持工作,由于过度劳累,体重锐减,同时因免疫力低下而患上了较严重的皮肤疾病。

    在他的带领下,知青馆成为了我市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学生研学实践的重要基地,先后被瑞安市级以上党政部门授予14个教育基地称号。同时获得了浙江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温州市品牌社会组织、温州市优秀博物馆和5A级社会组织等多项荣誉。姜振尧也先后荣获浙江省最美银耀志愿者、浙江好人等省、市级多项荣誉,并入选《清廉瑞安口述史》一书。

    “你们不计报酬创办知青馆,图什么?”有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表示不解,姜振尧的回答是:“我们这帮人在乎的不是名和利,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价值,一份事业。”因而“精神不老,理想永存”也是他经常讲的一句话!对知青馆所取得的成绩,他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共同劳动的结果。”

    黄丽娜:

    金融为民的初心答卷

    (全国劳动模范,农行瑞安仙降支行副行长兼客户经理,1987年出生,2006年入党)

    “您好!请问办理什么业务?”7月4日上午,农行瑞安仙降支行大厅内,咨询声、键盘敲击声与叫号提示音交织。黄丽娜笑意盈盈,干练高效地应对着各类咨询。

    仙降街道是我市商贸强街,拥有箱包、胶鞋两张金名片,企业、新居民众多,银行业务量大。

    抱着“让群众少等一分钟”的理念,刚入职的黄丽娜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把每一笔业务的办理速度提升到极致,在工作中“死磕”高效。她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整理凭证和设备,午休时对着键盘练习盲打提高精准度,班中利用碎片时间整理资料,下班后复盘当日业务短板。

    日复一日,她的业务水平日益精进,创造了农业银行温州分行年度业务量超10万笔的纪录,平均每天接近400笔,远超普通员工120笔至130笔的水平,单日业务量更是达到506笔的峰值。2010年,她获得农行温州分行年度“服务之星”称号,2015年业务量排名浙江省农业银行系统第一。

    惊人的成绩,源于她自创的“洋葱工作法”,将日常金融服务工作如洋葱般层层剥开,最终形成“44字口诀”,在农行浙江省分行系统推广。近年来,她先后获得中国农业银行“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农业银行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和奖项,黄丽娜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同心”才能“同行”,才能“更亲更近”。

    2023年11月,“黄丽娜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依托“劳模讲习堂”“匠心讲堂”“青年双月论坛”等载体,开展银行、保险等金融领域服务效能培训,将黄丽娜的服务“心法”传递给全行干部职工。黄丽娜说:“真正的工匠精神,不是独占高峰,而是让更多人看见风景。”

    林丙琛:

    千万次重复成就技术标杆

    (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纺丝操作员,1990年出生,2021年入党)

    转动轴以每分钟八九百圈的速度高速转动,林丙琛将比头发丝还细的上百根纤维丝细分为24股或36股,按顺序缠绕在8根转动轴上,并保持每一根纤维都符合质量参数。

    这个纺丝生头操作流程对操作人员的手眼协调性要求高,更是对耐心的考验。这样的动作,林丙琛已经重复了无数遍。从一开始手忙脚乱,到如今游刃有余,背后是他数不清的努力和汗水。

    2009年6月,林丙琛入职成为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纺丝D2车间操作员。车间18系列的生产不稳定,故障较多,工作量远大于其他系列。因此,纺丝D2车间内部其他班组轮流安排人员,林丙琛却主动申请负责18系列。

    他的想法很简单:“故障多,锻炼的机会也多。”果然,一年多的苦练让他的专业能力突飞猛进。

    纺丝生头是氨纶行业纺丝操作员的必备核心技能,也是检验操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每一次生头过程,就意味着同等时间的废丝产生。时间就是效益,纺丝生头时间缩短,就意味着废丝减少。

    为了缩短生头时间,林丙琛给自己定了一句话“重复千万次,只为一两秒”。他精心研究设备的运作规律,刻苦训练每一个操作手法。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中,他发现了很多机器运行规律,也改善了很多操作手法。比如在分丝时,充分利用罗拉转动产生的微风,将上百根的氨纶丝吹离假捻器后再分丝,每束丝可以节省3秒到5秒,一个完整的过程可以节省2到3分钟;上丝时,空气吸枪从导丝器中部开始前后来回吸丝,能极大地降低断丝概率,可排除多花10多秒钟的处理风险……林丙琛一步一步地改进,现在与普通员工相比,生头时间节省三分之二,连续10多次荣获集团“三创”纺丝比武一等奖。

    他还将操作手法总结形成“林丙琛生头法”,在全车间推广。他先后带出十几名学徒,大部分学徒成了各个班组的骨干。

    他说,共产党员就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向着工匠的目标不断前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瑞周刊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聚焦点
瑞安老中青党员的担当故事与精神传承
看!瑞安红色印记的世纪接力
104年,“变”与“不变”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2 瑞安老中青党员的担当故事与精神传承 ■记者 金汝 实习生 张译程 2025-7-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