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云江潮
上一版3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翁丁,你好!

    ■郑明理

    我们这次到云南旅游,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翁丁佤族原始部落。翁丁是一个村寨,因为留下了很多原始社会的印记,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翁丁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距离昆明700多公里,我们从昆明出发,驱车8个多小时,风尘仆仆来到翁丁。

    翁丁村寨有近400年的历史,寨内有一百多户人家五百多口人,居民全是佤族。翁丁,佤语解释为“水边的寨子”,也有“云雾缭绕之地”的意思。翁丁,完好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神秘地方。

    走近翁丁,只见古寨门前面两块大石头上分别刻着“翁丁:中国最后原始部落”和“翁丁佤族传统民居建筑群”红色大字,特别醒目,吸引我们先与她来一个亲密的合影。

    跨进古老的寨门,好客的佤族人就用歌舞表演迎接大家,还在每位游客的额头上点上黑点。据导游介绍,在这里,黑色是祝福,寓意吉祥如意。佤族是一个以黑为美的民族,认为黑色是勤劳和健康的象征。“摸你黑”是佤族民间驱邪祈福求平安的习俗:摸给老人健康长寿,摸给姑娘小伙爱情美满,摸给小孩茁壮成长。每年,他们都会举办一个特别的节日——“摸你黑”节。

    沿途,我们欣赏佤族的图腾柱、寨桩、祭祀房和佤王府等建筑。而随处可见的牛头骨、人头桩,则是佤族祭祀文化中所特有的。

    沿着古老的石阶,我们拾级而上,登上一号观景点,来到位于高处的2024年沪滇协作项目的“翁丁云上乡愁书院”,只见几位年轻人正忙碌着接待游客,他们的咖啡和文创生意做得不错。站在窗前眺望村寨,五六十幢棕黑色的竹木楼错落镶嵌,如同雨后长出的蘑菇群。这些建筑以黄竹为骨,苦楝木作梁,屋顶的茅草层有半米厚,在阳光照耀下泛着金铜色的光泽。这就是独具特色的佤族“干栏式”建筑,这种“干栏式”楼房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或堆放柴火,这种建筑结构简单、冬暖夏凉、排水性能好。

    离开一号观景点,我们来到旁边的二号观景点。每天下午两点半,寨子里的村民们都会在这里免费为游客表演传统歌舞,今天我们就赶上了一场“拉木鼓”表演。表演很具民族特色:木鼓树砍好了,先搞一场简短的祭祀仪式,然后由头人带队,随着统一口令,大家齐声唱着佤族民歌,将木鼓树从山上拉到祭祀广场。这时候,每位游客都饶有兴趣地参与进来,大家一边拉着绳子,一边跟着唱歌,长长的队伍,非常壮观。

    据介绍,佤族把木鼓当作神器,视为祖母。当木鼓树砍完后,寨里年富力强的男女老少要全部出动一起拉木鼓。拉木鼓是佤族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奋进的一项全民性活动,也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佤山精神的生动体现。

    导游说,这些表演者都是寨子里的普通村民,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展现着佤族的精神与信仰。他们这样认真投入表演,是为了让更多游客了解佤族文化的丰富内涵。这不禁让我们肃然起敬!

    佤族,一个远离我们的民族,这里的每一处古迹、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这个古寨别样的故事,那么美好,让人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佤族的很多习俗,唤起了我们探究的欲望,而古寨就像一面明镜,让我们去找回某些失落的东西。

    翁丁,你好!当我们走进翁丁,就切身感受到这里不仅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村寨,一个原始部落,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一个民族的活化石,她似乎向人们诉说着佤族人的智慧与坚守、佤族文化的赓续与传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直击焦点
   第00004版:云江潮
翁丁,你好!
我跟阿春学画画
人民大会堂观后记
一树百年,静守人间‌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4 翁丁,你好! 2025-7-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