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云江潮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门要常敲 心要常通

    ■宋维远

    喜读媒体上刊载的《重启家访传统老师上门送表扬》一文后,笔者对瑞安市南滨街道阁巷小学的该项举措,甚感赞同。在转告同好们关注后,也想谈几句自己肤浅的感受,以期助力该项传统举措的后续推进。

重启家访是当前学校的明智举措

    该文所谓的“重启”家访,按笔者的个人解读是:学校教师的家庭访问,本是惯例,但自现代化通讯工具普及后,被手机交流所替代,一度中断。此文的“家访”特指“教师上门”,与家长面对面的“线下”交谈,而且是以送“表扬”为主。这说明传统的家访形式在人人用手机的新时代中再行恢复,的确算是“重启”了。

    但该文报道的阁巷小学重启家访,不仅仅是按照旧模式赓续数十年前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而且又增添了学校与家庭近距离探讨孩子们教育、成长,为培养中国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重要课题的新内容,正符合新时代社会、学校、家庭的新诉求,难能可贵,值得点赞、发扬。

    笔者曾当过中小学教师,回想过去,中小学每学期班主任至少有两次对本班学生进行全面家访,一次是开学前(特别是新生)向家长传达开学日期等事宜,了解家庭情况,孩子性格、成绩水平,为减免学杂费作准备,也检查一下孩子们假期活动及作业完成情况,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那时还要做好老学生的“留生”(不使辍学)工作。第二次是学期结束后,教师送达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与家长交换他的孩子在本学期中成长情况,布置假期作及社会活动。

    有些家长工作忙的,通过学生预约,记得当时的县委书记曾抽出时间与教师长谈,也介绍了学校的教育工作,说明家长们对家访的重视。如果在学期中途,个别孩子在道德、学业、身心方面有优秀表现或存在缺点时,教师总是首先想到与家长交换,共同寻找原因,双方采取步调一致的鼓励或警示的方式。当时曾有:“为国树人两本书,学校家庭共相扶。个中自有天门阵,还有孔明八阵图”和“一把钥匙开一个锁”的说法。

    后来现代化通讯工具普及了,在人人都有手机的大环境下,教师与家长逐渐用“线上”联系的方式,上门家访也被手机所替代,加上学生家庭住址变动频繁,家庭成员就业率增多,相互见面机会减少,幼儿园、小学低班的家长只在每天到校接送孩子时,在校门口与教师打个招呼而已。而手机联系多了,但内容增加了对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课堂不认真听课,贪玩、心散等等“告状”,有时还要求家长到校听“训话”,使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于是,在家长中便有了“天不怕、地不怕,只怕教师来电话”的担心,使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渠道扭曲了。

    家长会,本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另一项传统形式,但那只是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面对全班家长交流的形式,与个别家长细谈无法进行,如果有些家长的孩子被老师点了名受批评,令家长没面子,更成为所谓“差生”家长的心理负担,脾气差点的家长便“斧头打凿、凿打树”,最后受苦的是孩子。因此,阁巷小学的家访,用“送表扬”的新形式,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亮点,给予表扬、鼓励,同时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让孩子快乐读书、快乐求学,这种做法肯定会结出育人的丰硕果实!

    “家访”是教师必备的“课”

    近年,笔者曾听到过“家访”占用的时间多、得不偿失的说法,但君不闻教育界一直在追寻与探讨提升“教学互动”的方法吗?教与学是一对彼此相长的统一体,教师备好讲课的内容硬核固然重要,但“知己”还要“知彼”,还要了解接受教育对方的情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做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在一定年龄、一定环境中的变化着的心态、诉求等方面的特殊心境,你所传授的道理之矢,就有可能射不准预定的“的”,所以,教育的另一侧,即走进学生的心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走对求知道路,也是备课的不可或缺的另一个方面。

    现在有些家长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只按大人们的需求(包括家长、教师们的荣誉感,班级成绩平均分、升学率)来设计代替孩子的愿望,当他无法接受,甚至使矛盾激化时,心理受到过重的伤害,便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说教育好孩子,教师和家长都要先走进孩子的心里,倾听孩子的诉求,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真正能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还得重提“因材施教”,“因材”首先要了解“材”,提前发现“材”的内在潜能、成才的天赋元素。你不通过家庭来侧面了解,也会产生事倍而功半的不理想结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家访,不要嫌“家访”占用时间多,这也是必“备”的“课”。

    新时代的教育工作,不仅是以往教育工作的延伸,更是它的新发展,教师和家长所面对的新时代的孩子,更有他们新的诉求,除了大家以往关注的新知识、新学科,学习的新方法外,更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道德培养,身心健康的新的情况。这些情况,无论学校或家庭方面都无法单方面独力完成,更需要双方通力合作,巧妙协调,及时观察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新矛盾,用新方法来解决。所以要求学校、家长的配合更为密切、科学,共同细心呵护幼苗发育成才。教师、家长长期互为彼此的座上宾,无论“线上”“线下”的家访工作,都必不可缺,所以,家访工作质量本身也应有科学的提升。

    阁巷小学的教师与学生家长开了个好头,希望持之以恒,继续提升。期待更多的学校、家庭与社会有识之士携手共写新时代的育儿佳篇与树人华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云江潮
向一张办公桌告别
少年来信
门要常敲 心要常通
画中烽火照童心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4 门要常敲 心要常通 2025-7-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