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虹 通讯员 戴佩佩
噪声污染既是关乎“家长里短”的小事,也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为推动解决群众“家门口”的噪声污染问题,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瑞安分局以“宁静小区”建设为切入口,通过科技赋能、制度创新和全民共建等手段,探索出一条小区噪声治理新路径。截至今年7月,全市已有9个小区纳入“宁静小区”创建,惠及居民1万余人。
制度护航
细化噪声源头防控
“我们组建了由物业、监测人员等组成的潜在噪声源排查队伍,通过声级计测量、居民问卷调查等方式,聚焦水泵房、电梯机房等噪声易发点,建立了涵盖53处潜在噪声源的清单,并针对清单提前防范潜在噪声源,从源头上减少噪声。”市“宁静小区”创建项目负责人介绍。
在细化管理标准方面,工作组还制定了装修管理登记、垃圾清运噪声管理、小区营业用房商业活动噪声管理等10项制度,对垃圾清运、装修施工等容易产生噪声的活动,分时段分级治理,避开夜间、午间等住户休息时段,切实减少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影响。此外,工作组公布24小时噪声监督投诉热线,畅通居民反映问题渠道,热线公布以来共处理噪声问题7起,均得到妥善解决。
科技赋能
强化监测技防支撑
为科学监测噪声,我市率先建成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噪声地图绘制于一体的小区噪声监测云平台,以隐形的数智监测网守护一片宁静。目前已有5个小区安装完成,4个小区正在安装中。
科技的加持不仅让噪声“看得见”,也能“管得住”。通过配备噪声实时监测设备,24小时不间断监测并公示噪声数据,一方面实现“噪声可视化”,以具体分贝值激发居民自律意识;另一方面将数据传输至平台绘制成噪声地图,更直观地展现各小区噪声实时动态,为及时解决噪声问题提供线索的同时,也为制定差异化噪声治理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居民自治
深化营造共治氛围
此外,各小区还成立了由党员、热心居民、物业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开展“宁静小区”的宣传、巡查、调解等服务。
“我们定期开展巡逻,排查噪声隐患点,如发现噪声扰民情况,会第一时间反馈到小组信息群;同时开展多形式的科普宣传,通过张贴、竖立标识标牌等,营造共同维护小区安宁的良好氛围。”城市家园小区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说,“开展‘宁静小区’创建后,日常生活中大家会相互提醒,尽量不产生噪声影响别人,邻里相处更加和谐了。”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瑞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宁静小区”创建是推进声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我市将持续深化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全面守护居民的“耳畔安宁”,让“推窗见绿、闭户享静”成为生活新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