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颖 李武
近日,瑞安某全国连锁餐饮门店突遭网络曝光:社交平台上一条网帖直指该店“后厨卫生差”“使用冷冻僵尸肉”,还附带“拒付试用期工资”的指控,短时间内引发网友关注,有网友要求相关部门立即处理这家门店,也有冷静的网友希望相关部门查明真相,给消费者和商家一个说法。
这突如其来的舆情,在瑞安市市场监管局的快速响应下,24小时内便迎来“真相大白”。
舆情出现的第一时间,市市场监管局安阳所依托网络生态“数治通”平台精准捕捉到风险信号,执法人员快速奔赴涉事门店展开核查。
执法人员对照网帖指控逐项排查:翻查进货台账,发现肉类与调料粉的来源、保质期记录清晰可溯;检查食材仓库与冷藏设施,冷链配送单、检验检疫证明一应俱全,冷库温度稳定在标准区间;细看后厨环境,操作台整洁、“三防”措施到位,所谓“卫生差”“僵尸肉”的说法毫无实证。
经详细核查求证,发现该发帖者为该店试用期离职员工,因劳资纠纷心存不满,编造虚假信息泄愤。在公安部门介入调解下,涉事员工已在发布谣言的网络平台公开澄清并道歉,网络风波正式平息。
这起舆情事件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数字时代市场信任生态的脆弱性,更揭示出政府、商家与消费者三方协同共治的迫切性。
商家守规矩
才能让消费者信服
面对网络不实指控,这家餐饮企业能快速自证清白,靠的是自身的底气:完整的冷链配送记录、检疫证明和规范的后厨管理。同时,也印证了一个道理,互联网时代,合规经营不是花钱添麻烦,而是能抵挡舆情风险的“护身符”。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23年共监测2.4万名“职业索赔人”发起73万件索赔投诉,其中以食品为由的恶意投诉就达22万件。投诉背后,对每家餐饮食品企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将标准化管理贯穿经营全流程,从透明化的食材溯源系统,到规范化的劳资合同签订,每一个环节都在为品牌信任“蓄水”。而企业主动公开后厨监控、公示进货台账,实则是将公众监督转化为信任资本,这种主动构建的“透明壁垒”,远比危机来临时的被动辩解更有力量。
部门会管理
才能赢得消费信任
舆情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市市场监管局依托“数治通”平台快速发现情况,并联合公安部门24小时进行快速处理,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监管办法。他们采取“监测-核查-协同”的三步工作法,把问题解决在前面。
在技术上,大数据能监测恶意投诉,并第一时间反馈;制度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中明确区分正当维权与职业索赔,为执法提供清晰标尺。市场监管和公安联手,不光查清了事实,还告诉大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种部门合力正是稳住市场信任的关键。
消费者理性看待
信任才能长久
这次事件里,网友从一开始的愤怒到后来冷静下来,能看出大家对事件的判断能力在持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维权是每一个人的正当权利,但不能变成“找茬”甚至侵权。
其实对消费者来说,遇到疑问先别急着下定论。看到网上说商家有问题,不如多等一等,看看官方调查结果。真要维权,也得按规矩来,守住法律的底线,毕竟造谣传谣是违法的,严重的还得负刑事责任。
从瑞安这个案件来看,三方协同的精髓在于“各守其位、互为支撑”:商家以合规打底,政府以智治护航,消费者以理性参与,三者构成的“信任铁三角”,才能抵御网络谣言、职业索赔等“信任病毒”的侵蚀。数字经济的本质是信任经济,当每一家企业都敬畏规则,每一级监管都精准发力,每一位消费者都理性担当,市场信任的河流才能清澈绵长,最终滋养出公平竞争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