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小玲 贾洁楠/文 谢明汝/制图
金秋十月,天气微凉,国庆与中秋的“双节”期间,出行游玩、回家过节成了大众首选。
然而,佳节总和拥堵撞个满怀。每逢佳节必拥堵的“老难题”是否又会如期上演?当科技遇上“双节”,让我们来看看智慧大脑如何助力游客避开堵点,保障百万瑞安人有序流动。
从“等三轮”到“一次过”
瑞安红绿灯会“思考”
拥堵,是每位驾车人最不愿遇到的状况。而交通拥堵的背后,是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带来的挑战。
据统计,全市汽车保有量已从2023年的40多万辆跃升至2025年的60多万辆。结合近三年国庆假期新城控股吾悦广场路口的流量变化趋势,2025年“双节”期间,该路口平均车流量较去年同期增幅超10%。以10月1日上午数据为例,该路口平均每小时通过车量为2779辆,去年同期为2271辆,同比上升22.3%。
作为我市交通压力最为集中的路口之一,吾悦广场路口每逢节假日便面临严峻考验,车辆常常需等待两至三轮红绿灯才能通过,通行效率不高,市民反映强烈。
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压力,我市积极寻求破解之道。今年“双节”期间,瑞安交警新增假期临时方案,对红绿灯实行“感应控制”。
“我们通过电子警察、雷达感应控制器等设备对路口车流进行24小时监控,当检测到某一方向车流拥堵严重时,系统会启动自动放行模式,无需等待固定的红灯周期,即可提前放行拥堵方向的车流,快速疏导交通。”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方式可实现直行停车等待最多一次即可通行,告别“红灯等三轮”的窘境。
这一积极变化的背后,是瑞安多年来持续推进交通信号智能化改革的成果。
“过去,一旦路口进入高峰期,指挥中心得实时盯着监控,手动调控红绿灯来调整时长。”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工作人员说,这种方式难以应对动态变化的车流,甚至还要投入更多警力。
如今,不少细心的车主发现,即使是同一路口,在不同时段通行,每次等待红绿灯的时间也可能不同。这正是智能信号灯系统发挥作用的体现。
与传统定时调控不同,AI可以接收全市632个联网智能交通信号灯的数据,通过实时捕捉车流量、拥堵点、车流速度等动态信息,由算法自动分析并生成最优配时方案,实现了“车多灯长、车少灯短”的精准调控。
“一次通畅”迈向“次次通畅”
交通智能调控持续升级
2020年起,瑞安交警在5条主干道试行“绿波带”技术,通过协调相邻路口信号配时,让车辆在设定车速下可连续通过多个绿灯路口。
“请保持当前车速,可绿波通过下一路口……”当车载导航里响起这句提示,许多人都会心生期待,接下来便会享有一段“一路绿灯”的顺畅。目前,全市已有27条道路实现绿波带信号优化控制,市民出行体验显著提升。
2025年,为进一步积极探索信号灯智能化,瑞安成立了“智慧交管与AI创新”联合实验室,通过整合雷达、电警等多元数据采集技术,在全市近90个重点路口实现了交通信号灯智能感应控制的规模化应用。曾经的拥堵路段,如今正稳步迈向通畅。
从2014年瑞安交警着手建设智能交通信号灯,到2020年瑞安试行“绿波带”技术,再到2025年AI技术全面介入交通调控,我市智能调控技术持续升级。
数字赋能显成效
文韵古城会“说话”
截至10月8日18时,我市接待游客102.32万人次,同比增长46.96%。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8万人次,人气持续火爆。
景区人流量激增,如何有效缓解拥堵、提升游客体验?市文旅部门借助数字化手段给出了解决方案。
借助物联网传感设备、高清视频监控及大数据分析平台,我市寨寮溪、圣井山等景区已构建起覆盖全域、全时段的智慧化景区客流系统。“一旦系统显示人流即将到达最高承载量时,我们会立即启动相应的管控和限流措施。”市旅游景区管理所工作人员说。这些前置的管控措施有效避免了景区入口在高峰时段陷入瘫痪,因此在这个假日,游客平均排队时间缩短了65%。
除了动态监测,我市10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中,有5家推行线上预约购票及智能闸机快速入园模式(其余5家为开放式景区,无需票务预约)。
在国家级文保单位玉海楼,“扫码入园”已成为游客的通行习惯。景区工作人员解释:“玉海楼的日最大承载量为6000人次,瞬时最大承载量为2000人次。通过实时统计入园数据,我们能精准实施限流,这既是对游客体验的保障,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负责。”
解决了“怎么去”和“怎么进”,智慧文旅的便利更延伸至“怎么玩”。若想深度探索瑞安古城,游客可借助“City Walk数字导享平台”,这款“攻略神器”精准标注了古城内278处文化点位,绘制出一幅活化的数字文旅地图。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忠义街越剧快闪、古风快闪、现代乐队演出等音乐主题场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激情对话,吸引21.3万人次打卡经典文化地标。全新亮相的西山历史文化街区接待周边市民、游客8天总计超过20万人次,其集聚的人气也有效带动了附近的国旗教育馆,使后者入馆参观人次超5万。
City Walk数字导享平台以文字故事、图片、视频、语音导览等多媒体形式,构建了一部可随身携带的古城“数字百科全书”。平台上线以来,已积累400余万字文化内容,注册用户近3.7万,总点击量超1亿次。数字赋能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还实现了千年历史的“串点连线”,让千年文化以更现代、更亲切的方式,浸润每一位游客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