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媒体上常看到“马路天使”频频倒在路上的报道。仅仅上个月,温州市区就有多名环卫工人遭遇车祸,其中一人死亡,一人被截肢。车祸现场,环卫工人的鲜血染红了路面——那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工作岗位。
据笔者了解,瑞安一天的垃圾产生量也是极其可观,如果清洁工放假3天,整个瑞安将成为一座垃圾城,这可绝不是危言耸听。
也许有人会说,在频发交通事故的当下,环卫工人的受伤害只是一个偶然,无须大惊小怪。可我却以为,之所以“马路天使”频频遭遇不幸,还是有着必然深刻的原因。
首先,环卫工人是弱势群体,一直以来,他们的工资都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因此,环卫工人几乎都是年纪高、家庭经济条件差、没有其他技能的外来务工者。再加上他们从事的又是与垃圾打交道的工作,很多人对他们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其次,他们的工作场所很特殊,总是在车流密集的马路上。无形中,这也增加了环卫工人工作的危险性。另外,环卫工人自身的防范能力差也成了事故的一大隐患。市区的环卫工人,大多年纪较大,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肯定不及年轻人。而且他们的安全保护措施只有一件反光背心。种种原因,促使环卫工作“步入”高危行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无动于衷肯定是于事无补的,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那么,市民和有关部门该如何以对呢?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我们整个社会应该要真诚的还环卫工人劳动的体面和应有的尊重。比如: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工资,给予高温补贴;上岗前给予培训,特别是安全方面教育;全面配备安全保护装备并及时更新,以引起驾驶者的足够重视;一些人工打扫危险性大的城市道路实施机扫;各店铺和营业场所门前实行三包,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花大力气整治在城市道路乱丢垃圾的行为等。
记得在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确,我们的城市也应该还环卫工人劳动的体面和应有的尊重,因为他们也是我们这个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