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希林 实习生 丁一)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全市现拥有19个农业特色乡村,建成各类生产基地108个,产业化基地面积达19.1万亩。这是记者日前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农业龙头企业调研活动中获悉的。
目前,我市已走出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建立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经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出口有渠道的产业化经营基本框架。全市现拥有市本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7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温州级农业龙头企业26家,年加工农产品能力达100多万吨;联结水陆种养面积达30多万亩,联结农户达10.31万户,解决常年劳动用工8865人,安排季节性临时用工3万多人;获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浙江名牌农产品7个,温州名牌农产品7个,浙江著名商标4个,温州知名商标3个。
调研组一行先后赴民兴水产冷冻有限公司、东山宏达冷冻厂、拓海食品有限公司、香海食品有限公司、绿洲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南翔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了解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听取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我市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平稳,拓展产品加工,注重品牌效应及产品质量安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如温州香海食品有限公司前几年从事水产品加工,近年来增加了豆制品等农产品加工,扩大加工品种,增加出口销售;部分企业注重技改,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当前,我市部分农业龙头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生产场地紧缺,用电、用水困难,且价格较高;此外,近年来银行利率增加、工人工资上涨等,造成不少企业融资和生产成本增加,部分企业还缺乏技术性人才,招工困难,资金紧缺等。
调研组人员纷纷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落实好在用地、用水、用电、信贷等方面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一些企业自身也要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抓住机遇开展技改,注重食品安全等。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小平参加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