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接地气的
“防性侵”校规点个赞
■剑胆
近日,四川泸州教育部门出台了《泸州市中小学安全行为“十不准”》,其中一条“不准别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的规定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网友吐槽新规内容“雷人”、“节操掉了一地”;也有人认为将“防性侵”纳入新“十不准”,是教育的进步。
众所周知,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性教育在我国一直属于比较敏感的话题,从学校到家庭,现今的性教育还是一种自发、地下的状态。在很多人的脑子里,在公开场合说性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甚至是很不光彩的事。每当孩子问起关于性的问题,大人们也总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他们自以为用一种绝口不谈的秘密手段,便可使孩子处于洁净的环境里,不致受外边龌龊的情形所伤害。殊不知,这种虚言搪塞或秘而不宣的行为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大家一定还记得海南万宁校长开房案、四川德阳猥亵儿童案、河南南阳校园性侵门等让人触目惊心的犯罪事件。究其原因,近年来全国儿童性侵案件之所以频频发生,其实与孩子性教育的缺失、性知识的匮乏不无关系。因为平时从来没有人给予他们这方面的教育,没有传授他们安全防范的技能。假如他们掌握了足够的性知识,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或许悲剧就会少些发生。因此,加强防性侵教育,保护孩子的身心安全也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学校是最理想的性教育阵地,也是性心理和性角色的培养场所。在国外,趣味性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类似于“不准别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的规定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如英国在“儿童十大宣言”里提出“背心和裤衩包裹的部分不能让别人抚摸”,美国幼儿园的第一节课是分辨男女厕所,新加坡幼儿园的性别教育从内衣分男女开始……而在我们国内,像泸州教育部门这样注重人性化管理,适时出台“防性侵”校规,这无疑是教育的进步,也是性教育的大胆突破。面对如此接地气的举措,人们没有理由批评与指责,而应当给予点赞与支持。试想,如果人们连“私密部位”这个词都接受不了,又如何对孩子们进行性教育?
笔者倒是觉得,提高青少年的性防范意识,光有“防性侵”的校规还远远不够,学校还必须让相关的内容走进课堂,真正把性教育落到实处,比如性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师资的培养与配备,学生具体性问题的处理等。同时,社会和家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对孩子进行适度必要的引导。否则,后续工作跟不上,“防性侵”仍只是纸上谈兵。
总而言之,性教育是青少年人生道路上的一门必修课,只有学校不再讳莫如深,家长不再谈性色变,共同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才能增强其对性犯罪的“免疫力”,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实现最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