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禁手机,“最严校规”也可理解

    禁手机,“最严校规”也可理解

    ■高振千

    学生入校严禁携带、使用手机,若发现一律没收公开销毁。日前,在河南登封一中例行升国旗时,学校将“没收”的21部手机当着3000名师生的面摔进水盆销毁。此举引发热议。

    为使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学校不惜以公开“销毁”之重典“杀鸡儆猴”,实在是出于管理上的无奈,其用心可谓良苦。学生带手机上学,在课内外使用手机,成为当今不少学校头疼的事情。规章制度严厉了,执行起来往往遭遇许多阻力,而且总是被社会舆论责怪;处理的力度轻了,学生我行我素,又常常达不到管理的目的,手机就这样让校方左右为难。校纪校风好一点的,学生在学校里不敢用手机;学校睁一只闭一只眼的,学生在偷偷摸摸玩;放任不管的,学生手机泛滥成灾。

    许多学校学生手机的拥有率并不低,而且在讲排场讲攀比的风气中,学生大都拥有高价位的智能手机。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做什么用呢?除了玩上网、游戏、短信、微信等,实在跟学习毫无关系;最堂而皇之的借口就是方便跟家长联系,但学校里已有多种渠道,比如:校讯通、公用电话、办公电话,实在不行家长还可以通过老师与孩子取得联络。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基本上是百无一用。

    如今网络上的东西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学生使用智能手机,面临众多负面元素和不良信息诱惑;无节制地玩游戏、下载不良内容,使学习、生活容易“脱轨”;难以自持地痴迷、沉溺于手机,自然不利于课内外学习;而分散精力、危害视力、影响身体,更令很多家长和教师忧心如焚。不少大人尚且成为“手机控”,作为自制力更差的未成年人,又怎能抵挡智能手机的强大诱惑?有人把智能手机比喻为鸦片,在日复一日地蚕食着我们的热情与灵魂,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手机瘾”的蔓延是个不争的事实。

    正因为学生使用手机有百害而无一利,学校制定各式各样禁用手机的校规,还真是一切为了学生。这里的“罪魁祸首”应当属于家长,源头在于总是不甘落后、禁不住满足子女买手机的要求,如此溺爱还真是害了孩子。假如家长没有给孩子买手机,假如没有家长的支持和纵容,学校也就没有学生携带、使用手机的烦恼,更不必绞尽脑汁跟学生“斗智斗勇”。

    如果是真心实意地为学生好,那么,禁手机用“最严校规”也不为过。当然,不管怎样的“最严校规”,起码也要以合情、合理、合法为底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广 告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聚焦点
   第00007版:江南新闻
   第00008版:议事厅
   第00009版:在现场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认知墙
   第00012版:专 版
   第00013版:专 版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实名制看病应成为公民自觉
禁手机,“最严校规”也可理解
“裁缝铺迸发新生机”是技能的荣光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4 禁手机,“最严校规”也可理解 2014-5-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