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色难”
谈孝顺父母
■施蓓蓓
孔子的学生子夏曾经问他:“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色难。”那什么是“色难”呢?所谓“色难”,就是指对父母温和之色是最难做到的事,通俗点说,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
于丹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中说,儿女经济条件好,很容易做到给父母买车、买房,但是最难做到的是不给父母脸色看。诚然如此,时间年轮驶到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导致人们对孝道有了物质化的理解,认为给父母富足体面的生活就是孝,而往往忽视了长辈对精神层面亲情的追求。
“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常持一颗恭敬的心,难在常保一个谦和的态度。给父母好脸色,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可现实中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有七情六欲,工作上的不如意、生活上的小摩擦、学习上的小困难,很容易导致对最亲的人面有不善。你以为发个脾气、偶尔流露不耐烦,父母不会计较,的确,父母对孩子倾心全力的爱让他们不与孩子较真,甚至设身处地为你想办法、解难题,但是往往这种“不善”最伤人心,更让他们不安心。和颜悦色,这比任何物质生活要来得更重要。
每天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关键是心怀感恩之情,多想想长辈们的付出和哺育之恩。心中对父母怀有深爱,就一定会有和气、愉色和婉容。推而广之,如内心有深爱,对待丈夫儿女,对待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对待同事和陌生人,同样会温而和之。胡适曾说: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马上要过年了,我们不妨好好思量,如何孝顺父母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