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老师
■胡燕燕
近日,在某餐厅小坐,席间和一陌生姐姐闲聊几句。话音未落,她便问我是不是老师?我哑然,随后和她说我不是。我的回答既对又不对,我现在不是老师,可我曾经是初中语文老师。
这是我第N次被如此问。若和对方大抵只有一面之缘,我总是笑眯眯地说我不是。笑眯眯背后,有对对方眼力的认可;有对自身职业特征如此明显的沮丧;还有你猜你猜,但我就是不告诉你的稚气与狡黠。
我把当晚经历发朋友圈,不料有好几位同事、好友评论,说自己也数次遇此情况,有新认识的文友,说第一次见我,也如此认为,教书时期的同事,还为我分析了会被认为是老师的原因。结合自己和同样经历的同事朋友们的个性特征,我对之所以被认为是老师做了简要分析,原因大致如下。
言为心声,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精神状态,我想被认为是老师的人,大抵措辞清爽简洁,市井俚语较少,表情达意偏向书面,初见时不够活泼生动;对说话本身很认真,说一是一,内容不会模棱两可;主观色彩浓厚的词句出现频率低,如表达厌恶时会用“不喜欢”而不是“讨厌”,持不同意见时会说“可能不大好”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说“不行”;最高级程度副词如“最”“非常”“很”不与负面词语搭配,较少出现“最恶心”“非常烦”“很卑鄙”等类似表达。语调较平缓柔和,声音不尖锐,情绪平稳。衣着形象走朴素大方路线,距时尚、美艳较远(事实上这是一些人观念没有及时调整,现在的老师有很多是潮人)。还有一条便是表情真诚,让人觉得“好说话”,“高冷”的人基本不会被认为是老师。
一眼被看穿职业底细,我又有些许挫败感。而几位相同际遇的非老师同事朋友却纷纷留言,Q说:“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说明我们有老师的气质和韵味。”更多的人认为老师是个美丽群体,这个行业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Y说,明明不是老师,却被如此认为,可以混淆视听,还是很开心。开心归结于成功地避过他人眼目。S是喜欢读写的青年,许是被人说像老师多了,于是当真趁周末办一作文培训班,成为名正言顺的老师。
人们对老师的期许,大抵是品行端正、有知识,而我们,一眼即被别人认为是老师,说明我们或多或少包含了以上美好品质。这样一想,当晚经历就变得愉快了。下次,再遇此问题,不论是谁,我都乐意对他说,我,曾经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