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妈百岁寿宴上
讲的小故事
■张鹤鸣
老祖宗百岁寿诞筹备组给我的任务是讲几个小故事,恭敬不如从命,我就开讲了。
硬着头皮保护了爱女
新中国成立初期,老爸参加了革命,任家乡小镇第一任副镇长。
国民党军队撤退时经过家乡,新政府只有几杆破枪,没法抵抗,镇政府人员就躲进深山办公。老爸让老妈带领我们去乡下避难。
妈妈带着孩子躲在牛栏里大气不敢出。一会儿,大门被敲开了,大家顿时紧张起来,妹妹那时还抱在手里,一看大家那种紧张表情就吓得“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怎么哄都没用。所有人都急了,不少人要妈妈顾全大局,赶快把孩子闷死。反正张家孩子很多,不差一个丫头。妈妈怎下得了手?张家一连生了4个男孩,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女孩,妈妈宝贝一样捧着。面对这巨大压力,妈妈把孩子搂得更紧了……还好这时哭声已把国民党的兵引来了,孩子该不该闷死就没有争论必要了……长期以来,妹妹对妈妈特别孝顺,妈妈也特别喜欢她,其中就有这么一段渊源。
老妈的基因传递了正能量
老妈的基因不仅仅是长寿,还有善良、勤劳和包容。妈妈和外婆是我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教我们许多儿歌和民间故事。但外婆是妈妈的继母,我是前几年才听说的,小时候我根本感觉不到外婆是妈妈的继母。外婆病重时,妈妈把她接到家里,千方百计为外婆医治。外婆去世时,哭得最伤心的是妈妈和我。外婆去世后,妈妈像亲姐姐一样照顾外婆带过来的小弟弟。外婆的品德和妈妈的基因影响了我们几代人。
妈妈生养了11个孩子,没少吃苦:为了维持生计,妈妈种桑养蚕、编织草帽、养猪、养鸡、养鸭、养鹅、养兔子,卖药水、卖药膏、卖开水、摆台球摊、办幼儿园、还摆小摊:卖花生、卖豌豆、卖番薯条、卖甘蔗、卖糖饼、卖豆腐干等,特别在爸爸参加革命那段时间,因为那时实行供给制,爸爸没有工资。所以养家糊口担子全压在妈妈身上,妈妈毫无怨言,支持爸爸干革命……
两斤粮票和一盒罐头
1960年前后,国家遭受天灾人祸,各地都饿死不少人。家乡百姓们都在吃番薯藤和榆树叶之类的东西充饥。我们大学生的粮食定量也不多,因为运动量大,每天饿得慌,妈妈怕我饿坏了,硬是省出两斤粮票寄给我。我马上到杭州小吃街转了一圈,有了粮票就有了底气,看到什么都会流口水,可转了一圈都舍不得出手。我想家里省两斤粮票也不容易,最后我就买了几盒饼干,假期回家时带给妈妈和弟妹们。
当时,因体力消耗大,能量补充不足,我得了水肿病,上楼梯要手脚并用,气喘吁吁,满身是冷汗。学校特别给我们病号发票证,可以购买米皮糠做的糠饼,还有一盒猪肉罐头。我只吃糠饼,猪肉罐头舍不得吃,特地留给妹妹。因为有一次,妹妹嫌没有好菜下饭,挨了爸爸一顿打骂,我记在心里……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我们就是这样手牵手走过了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