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提前招生破坏教育生态?
随着省内学军中学、镇海中学、温州中学等几所重点中学提前招生的尘埃落定,微信朋友圈被一些初中“喜报”“祝贺”刷屏。它们大都是“热烈祝贺”学校在重点中学提前招生中进了几名学生“再创佳绩”,“衷心感谢”教师的辛勤付出、家长与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并附上被录取学生的详细名单。有培训班也借此大做广告,分享提前招的福利。这还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距离2017年的中考还有好几个月,尚未正式启动,却已经涌来一波中考的狂欢了,还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能被提前录取到重点中学的自然是幸运者、是宠儿,似乎值得可喜可贺。那些落榜的考生呢?那些连报名资格都没有的学生呢?除了黯然神伤,除了自卑自怨,还能有什么?那些无力参与竞争的初中又该情何以堪?这就是我们孜孜不倦要追求的教育公平吗?
以往重点中学提前招生基本上都在中考前夕,不清楚为何如今要提前近1个学期。是那些重点中学任性地提前了,后面的不得不跟上吗?这些被提前录取的“优生”,难道功课都提前1个学期学完了?进入就读高中后,一个学期时间又学些什么?是提早学习高中课程还是随意安排内容?这些是否与国家课程标准的严肃性相违背?难怪有人建议中学学制由6年改为5年还绰绰有余。
这些一枝独秀的重点中学是谁赋予提前招生的特权?重点中学“掐尖”大战又是谁来引爆的?一边天天喊着要实行教育均衡,一边却人为地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区别对待。如此“掐尖”组成的班级即便高考“大满贯”又能如何?重点中学好处占尽,普通中学就只能望其项背?在一些人为重点中学高考“再创辉煌”沾沾自喜之际,有没有想过普通中学的苦苦挣扎?这就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教育公正吗?
按说,重点中学提前招生,应该有利于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推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均衡发展。然而,提前自主招收本应招收创新潜质、综合素质全面、学科特长突出、学业成绩优秀、身心健康的学生,事实上无论报名资格条件还是考核筛选,依旧是平时与招录的考试成绩说了算,这就背离了提前招生的初衷,也失去了实际意义,何况还需要学校、学生及家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尽管有关部门这些年出台了不少教育政策和规定,但是,目前紊乱的教育生态仍然不容乐观,也只有找到真正的病症,才能得到彻底的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