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
飞禽走兽
■林祝宸
搬进现在居住的小区十几年了。小区虽不高档,但绿树成荫,人气兴旺,邻里和谐。多种因素凑在一起,小区还逐渐形成适合一些飞禽走兽生存繁衍的环境。
常见飞禽有麻雀、白头翁等。
麻雀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小区大门边的点心店。此店前门临街,后门朝小区内,生意颇好。店主把洗碗槽设在屋后窗台下,落水软管出口就搁在旁边雨水井的栅格井盖上。一批餐具洗毕,井盖及其周边就留下零星的面条、米饭等食物的碎屑。数只麻雀早已在门顶雨篷上歇着,观察动静,放水声音一停,即飞降地面,一蹦一跳的,啄食这些碎屑,享受难得的美餐。估计是适应了这种不费力气的觅食方式,一只只都长得胖嘟嘟的。麻雀在农村是吃谷物的,“吃谷将儿”的别名即由此而来,没想到一进城,饮食习惯也变了。
白头翁学名白头鹎,体型比麻雀略长,头上有白毛,每年冬季光临小区,目标很明确:北侧围墙边的苦楝树。这棵苦楝树,暮春抽出新叶,鲜花怒放,盛夏浓荫蔽日,秋末果实累累。过了冬至,树叶日渐稀疏,比豌豆略大的苦楝子由青变黄,这时节白头翁们就如期而至。它们总共十几只,每天在树上叽叽喳喳,穿梭于不同枝杈,挑挑拣拣啄食苦楝子。苦楝子实在太丰富了,白头翁们就靠这个度过食物匮乏的严冬,直至次年仲春才悄然离去。查资料可知,苦楝子味苦、性寒、小毒,不算美食,或许因觅食不易,它们只好将就果腹了。
走兽则只有流浪猫与流浪狗。
流浪猫都是黄猫,缀有白色花纹,不知有几只,也不知其赖以安身的窝在哪里。反正它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视线里,有时在垃圾桶边觅食,有时在车子引擎盖上晒太阳。部分居民丢垃圾较随意,不愿多走几步,手提装着食物残余的薄膜袋,远远地朝垃圾桶扔过去,落在桶边,这给流浪猫觅食带来很大方便,也算顺便做了善事。
吃的问题基本不愁了,繁衍后代就成了猫之大事。立春过后,深夜寂静常常会被叫春的猫打破,声音时而像婴儿啼哭,时而像大人哀嚎。又过些日子,出来觅食的母猫已然身怀六甲、“大腹便便”了。再过些日子,胆怯的小黄猫也出来觅食了。
最后说流浪狗,去年入冬后常见的有黄、黑、白3只,黄狗、黑狗属于土狗,白狗长着长毛,腿短,明显属于洋狗。3只狗组成一个团队,领地意识颇强,小区南大门至北侧围墙一带就是它们的领地,别的狗不能侵入。一天凌晨,我早起有事,恰遇草坪上有5只狗爆发大战,叫声震天,结局是入侵的两只狗战败,落荒而逃。
3只狗的栖息之处在小区大门外临街一个角落,挡雨不挡风。深冬时节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有好心人在狗栖息处放置一块塑料泡沫板,其大小仅容一狗安睡。与冰冷的水泥砖地面相比,泡沫板堪比席梦思;令人惊奇的是,狗们竟也懂得“谦让”,最强壮的黑狗总是睡地面,“席梦思”只给白、黄二狗轮流享受。
流浪狗很少在垃圾桶边觅食,而喜欢在点心店门口转悠,一点都不怕人。顾客散尽后,店主会挑选相对好些的食物残羹盛在薄膜袋里,放在狗的栖息处,供其享用。甚至有一天,狗的栖息处多了只搪瓷碗,碗里是从市场上购买的褐色颗粒状狗粮。
在行善者眼里,这些都是可爱的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