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记忆
■周微燕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校也是这样。本来的老面孔,被越来越多的新面孔代替,蓦然觉得原先的亲切感淡了许多。对学校,就如两个许久不见的人,再见面时竟生疏了很多,心里,莫名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潜滋暗长。
不知哪一天,不知谁突发奇想建一个群,群名就叫“罗中记忆”。不知为何,一见群名,就喜欢上这个群。看看群友,都是那些年曾在罗凤中学任教过的,有的已调离,有的已改行,还有的依然坚守,也是颇多感慨。
只是担心,这个群会像其他一些群一样,除拉票那几天热闹异常,过不了几天就寂静无语失去存在感。或者就是一时兴起建的,终究归于沉寂。
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发上至少20年前的照片,马上引来众人围观,顺带阵阵感慨。更多是在问:“盖是涅能木(这是谁)?”
顿时,群里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纷纷在记忆中寻找故人模样。见大家猜得起劲,一位教数学的同事,即时赋诗一句:“最爱枫林晚,红裳只遮春”(隐含一同事名——爱春)。大家赞叹之余纷纷劝导:“这么有才情,教数学真是浪费了,赶紧改行教语文吧。”
“不行!那我们的饭碗岂不岌岌可危!”语文老师马上“严正抗议”。
群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一时间,这个群的人数无限壮大。在罗凤中学待过的,纷纷被曾经的同事邀约进群里。大家还不忘互相提醒:一有曾经的同事的联系方式,一定记得拉他(她)进群。
不时,又一同事发上照片——20多年前一起游黄山的、逛西湖的。虽然照片发黄,甚至局部已模糊不清,依然不能阻止大家一起怀旧。大多时候,还是能准确叫出照片上人的名字。每一张都是满满的回忆,真是让人不忍直视。每一张照片,都能牵出一个,两个,甚至三四个至今难忘的故事。
这个时候,群里的对话往往变成了故事接龙。大家你来我往,围绕着照片,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
最有意思的是孙老师上传的一张据说在学校后面的橘子园拍的照片,距今已过30个多个年头。照片上的五个“后生”,一律“爆炸式”头发,摆着各种姿势,估计是那个年代最流行也最潇洒的poss了。
照片一出,马上有人给出评价:风流倜傥!
再一问,这些人现在都在各个单位担任要职。不由感叹:真是青春年少,少年英雄啊!
最妙的是群里有一对夫妻,也爱凑热闹,你一言我一语地接话。本来最平常不过话语,感慨一下,怀怀旧,可还是会被调皮的同事冠以“夫唱妇随,真受不了你们”的“罪名”。
对此,他们除“呵呵”或是给个笑脸,并无他话。不由让人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同事,说话不用打草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是那么率真、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