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18岁,美好的时光
■金春妙
跨年的前一天,我点开微信,同事珠靓丽的18岁照片赢得群内一阵惊叹。
“青春靓丽,充满活力,美好的18岁值得回忆。”飞由衷赞叹。
“前段时间,正好去我妈家拿了一本相册,看我的青葱十八。”芬发上两张少女照。
“不敢认”,“认不出来啊”,“完全不像”……
群里像炸开了锅,评论和怀旧纷至沓来,照片和感叹齐飞。
什么梗?今天怎么啦?我疑惑不解,再点开朋友圈,一溜烟地18岁照片刷屏:有生活照、有艺术照,有单人的靓影、有集体的芳华,有俏皮机智的、有深沉耍酷的……
不惑之年的戴发上一段文字:朋友圈都在晒18岁,真羡慕你们可以发18岁的照片,我还要等到明年才能发。
邱马上回复:你最牛,全世界我最服你。
……
久违的互动在朋友圈机智来回。大家既有忙着发照片的,也有忙着解释梗的来源……
随着九零后正式成人,零零后即将粉墨登场,喟叹时间的飞逝之快扑面而来。好像一夜之间,朋友圈集体陷入了怀旧之中,最狂热的是七零后和八零后,感觉自己才刚刚起步,怎么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淹没无影踪?花未完全绽放,却已然明日黄花?
刷屏的同时,很多人没有闲着,翻箱倒柜找家里落满灰尘的老相册。找到的,如获至宝,独自翻页回忆;找不到的,在群里着急发问:“万能的朋友圈啊?谁有我18岁的照片?”大多数的问话如泥牛入海,不见声响。也有幸运的,微信那头的朋友看见了,给他发一张旧时的相片,看着那一脸沧桑、未老先衰的模样,收照片的人不敢相信地问一句:“你确定那就是18岁的我吗?”
最冷静的是六零后,他们的朋友圈干干净净,没有18岁的照片。你以为他们心如止水,无视朋友圈刷屏?非也。从他们忙着给众人的点赞和评论来看,这股热潮早就搅动他们心海波澜。只不过,六零后十八岁时,相机还是奢侈品,没有多少人家能用得起,自然就没有18岁的影像。
在大家的起哄下,我也找出了一张18岁的照片:一身蓝白相间的校服,一头齐耳短发,手捧鲜花,站在亚军领奖台上,笑容灿烂。我配上文字“18岁,挥汗如雨的青春”,按下发送键晒了出去。照片是回忆路径,我依然记得当年给我颁奖的温师副校长郑治九先生温和地与我握手:“某某某,你文章写的那么好,没想到跑步还那么快?祝贺你。”郑校长曾经教过我心理学,他深知鼓励对一个腼腆害羞的学生所起的催化作用。毕业后,虽然走上工作岗位已久,写作和运动就像好朋友一样与我形影不离,让我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渐渐地,朋友圈的互动像被单一样长,才女张姐难以置信地感叹:体育健将!
你绝对想不到作为体育健将竟然去教音乐,是不是很意外?我说。
她很快回复:更想不到,还舞文弄墨。
人生有很多惊喜和意外,如今想来,没有哪一样技能是白学的。它是人生的伏笔,什么时候派上用场都不知道。唯有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让每一天不虚度。
朋友圈重磅杀出的“十八”秀,是瑞安中学的18岁成人礼。亲子互动,师生互动,庄重而热烈。我的第一任编辑华小波先生作为家长代表致词,他的演讲稿深入人心,成为朋友圈争相收藏的珍品。“孩子,你只能自己去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唯一确定的只有你自己。”他的发言成为教子箴言。
无论是已逝的18岁,还是到来的18岁,大家都在重温和仪式中得到欢欣和满足。
18岁是张旧船票,我们手握着泛黄的票根,穿越拥挤的人潮,找到回忆的路径。纷繁复杂的往事历历在目,与那个唇红齿白的青涩自己相视一笑,原谅了当初嫌弃的婴儿肥和土得掉渣的装扮,和往事握手言欢:想不到曾经这么苗条过!18岁的青春,那么美!
原来18岁,这么近,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