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光里的中秋

    时光里的中秋

    ■叶蓓蕾

    先生裹着夜色归来,一脸星辉,映亮了手里拎着的两盒月饼。礼盒尚未拆开,一丝甜香唤醒了沉睡的味蕾,勾起了流淌于岁月长河中的中秋记忆。

    家住林垟林北村,离林南村的外祖母家并不远。中秋回外祖母家的记忆永远是温馨快乐的。

    黄昏时分,阳光脱下了热情的白衣,露出了水一样的温柔。我们姐弟抱着“子孙饼”,紧紧地跟在母亲身后。天边的夕阳像一枚熟透的秋柿,又大又圆,惹人馋。余晖将半边天渲染得无比壮丽,如瀑布般飞泻下来的霞光,映衬着远远近近袅袅升起的炊烟。

    中秋团圆日在时光里总赋予了它神圣的意义。母亲左手拽住扑腾的老鸭,右手提着刚出土的老芋头,年轻母亲的背影在夕阳下晃动,一悠一荡,一直晃进了儿时的中秋记忆里。

    穿过几条短街僻巷,跨过村里古老的拱桥,那扇熟悉的剥蚀椴木大门,正对我们敞着怀抱。穿门而入,正堂的八仙桌摆上了瓜果。平日里瞧着眼馋,被看得牢牢的零嘴儿,此时集体跑出来开大会。上世纪90年代老家有四大厂,曾红极一时。为谋生计,外祖母便在厂门口摆小摊。待日落收工之时,余货便会收纳于木板车内,记忆中的木板车如同一只金灿灿的聚宝盆,盛满了一个孩子童年所有的希冀与向往。

    趁着大人没留意,一手抓起一拳瓜子往兜里塞,一手抓起花生一把往怀里揣,佯作无事直奔后门。厨房设在后院,厨房飘来的阵阵香味,诱引着我们的步伐。热气袅袅里看清了外祖母那张笑若菊花的脸。“娒,你过来啦!”外祖母喜欢操持每年的团圆宴,她顾不及揩拭额头上油麻麻的汗珠,她宽大的手掌紧握刀把儿,菜刀在案板上舞动,行云流水一般,姿态极为优美。

    “娒,勿坐灶头!”外祖母的劝阻声瞬即隐在了一阵霹雳的炸响里,火舌正卖力地舔着锅底,灶膛通红,焙红了我拿火钳的手。唉,什么时候锅会唱歌呢?它又是怎么变出一大堆好吃的?小脑袋瓜里总是挂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添上几把火,趁着空当儿,踮起脚尖儿偷偷地揭开锅盖,只见锅壁冒着零星的小泡,速回继续添加柴火,将炉灶烧得旺旺的。半晌工夫,锅盖似被人用力支起,铆足劲儿地汩汩作响。外祖母迅而将臂一挥,锅盖被轻轻提起,一股白汽陡然升腾,随着滋滋的声响,案板上的肉块如跳水运动员,优雅入水,下一秒,翻身变色,完美蜕变,一阵肉香遂四处溢开……

    “别杵这儿啦,找人玩儿去,你看弄得满脸子灰!”外祖母一边嗔怪,一边用袖套掸去我脸上的尘灰,末了掀开帘子,逐我出门。此刻,暮色下垂而合闭,左邻右舍亮起了灯,在静谧的夜色中眨眼。一阵细碎的声音从草丛溢出,定是秋虫相互逗趣的声响,渐渐地隐在了清亮的月色里。月光下圆木桌已被支稳,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被端上桌:老鸭煲汤,滋补养生;油焖鲳鱼,年年有余;爆炒芋艿,家庭圆满;糯米莲藕,清香开胃;肉丝炒粉,福运长绵……阵阵菜香已令人垂涎三尺。置大盘子里的月饼如同明月,香气倾泻一桌。咽了口唾沫,忙不迭地抓起一个,轻轻地咬上一小口,缓缓咽下,然后呷口水,一种更贴近的温煦甜香感,从喉头缓缓下移,进而向身体各个角落蔓延开去——

    “开饭喽,赏月喽!”兄弟姐妹们奔走相告,月光伴随着欢呼声摇曳不定。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常年在异地的阿姨们都能及时赶来,三代人围坐一桌,小舅爽朗的声音震落了一地的叶,外祖母笑出了一脸的褶皱,直嚷着,多吃点儿,多吃点儿,好长个。父辈们举杯畅饮,天南地北地闲扯;小娃儿们吃饱了,外祖母的围裙尚未解下,便缠着她讲月宫的故事,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入宫,天狗吃月亮……外祖母不识字,但讲的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境来。清澈如明镜的皎月,高悬在蔚蓝天宇,像碧玉般晶莹,照亮了每一张洋溢着幸福的面庞。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如今外祖母已离世二十余年,母亲也老了,阿姨小舅以及一同长大的兄弟姐妹们,一年也难得聚上一回,而中秋时光里的美好画面,生命中的美丽风景,至今仍旧保存在记忆的匣子里。

    站在时光的渡口,我再次回味着中秋温润美好的时光,如在秋天里的园子里找到了迟暮的花。细嗅,芬芳且迷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和美莘塍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有话说
   第00006版:云江潮
   第00007版:家周刊
   第00008版:家周刊
月光
一岁一中秋
时光里的中秋
故乡的中秋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6 时光里的中秋 2019-9-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