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疗休养
皆大欢喜
■陈桂芬
7月开始,我市调整了疗休养政策,可以单位组织,也可以自由安排,允许职工家属随同参加疗休养,费用在单位提取的福利费中列支。这种“接地气”的疗休养,很受大家欢迎。
因疫情原因,单位职工连续加班加点,周末、节假日也少有休息,工作非常辛苦。疗休养,是单位职工美好的期待,希望能够舒缓身心,调整心态,更好工作,也是单位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切实保障职工疗休养的权益。
过去疗休养,不能与家人同行,少了温馨的感觉,少了享受天伦之乐,让不少人觉得遗憾。现在新政提出“单位组织疗休养活动,可允许职工家属随同参加”,不仅增强家属对家人工作的认同感,而且让家属与家属之间认识、互动交流,谈工作、谈学习、谈生活、谈养儿育女等,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原来一次性不超过5天时间的疗休养可以分为2次以上来实施,连着周末,职工疗休养的时间就更加灵活了。这次带子女,下次带长辈,或全家人一起选择短途多次旅游,这样既不会累,也更有情趣。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可谓负重前行,疗休养也能起到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作用。各地想方设法,让疗休养能真正提振消费,助推社会经济发展。有的地方单位还提高了疗休养的报销额度,从2000元提高至3000元。根据职工的爱好,可以在“家门口”郊游、市内酒店消费,也可以到周边县市区景区短途游,深度体验自然风光、乡村风情、特色美食、精品酒店。
旅游景区、酒店应该精心准备民族歌舞、篝火晚会、果蔬采摘等特色互动活动,让职工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这样,不管是职工,还是酒店、旅游市场等皆大欢喜,也助推了旅游业回暖。
但是,现在有极个别景区或酒店捆绑消费,让职工消费不是滋味。如一酒店推出购买自助餐必须捆绑购买游泳券,职工不会游泳,购买游泳券干嘛?有的喜欢游泳,现在捆绑购买,不能满足他以购买游泳券为主的要求,这能够刺激消费吗?职工被动消费,看似酒店增加了收入,实际上是减少收入。有个别地方,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不让职工走出县(市)外消费,否则不给予报销。你“自产自销”,人家也会如法炮制,这种做法,是不能助推经济振兴的。县(市)际互动短途游,能够弥补家门口旅游资源的不足,也能让职工主动地去花钱,有效复苏旅游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