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云江潮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高大而清癯的背影
■叶真
秦龙门毕业证书
秦龙门诞辰百年纪念册
秦龙门(1908—1979)
浙江省卫生厅原厅长张承烈题词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浙江省中医学院原院长何任题词

    年初时,拙文《1977年冬,县前头的红榜》勾起了那个年代许多人的高考记忆;不久前,参加了瑞安中学74届(3)班高中同学会,又把自己拉回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高中之后,高考之前,我们这代人是八仙过海,各有各的活法,而我则有幸成为瑞安县仙降区卫生所(院)中医科秦龙门先生的最后一个弟子。

    秦肇封(1908—1979),字龙门,以字行,瑞安前金(今属飞云街道)人。1932年从上海国医学院毕业后,回乡开设国医秦龙门诊所,悬壶济世。其间曾在温州宗景国医专修社任教。1938年,被推举为瑞安中医公会理事;1948年,任中国医药研究月报社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县卫协执委副主任,瑞安县人民医院、仙降区卫生所(现为市二医)中医师,瑞安县第一至第六届人大代表。1962年,被评为省级著名中医师。其人谦恭沉默,寡于言谈。于临床治病,颇重医德,审证察脉,尤为精细,且每于处方之后,必将煎药、服药及将息之法一一嘱咐,云:“方药咸当,成在一篑。”可见秦氏临证,周详备至,何其慎也。善疗内、妇杂病,擅长“湿症”,尝谓:“东南一带,地处窪下,水多地溽,浊气弥漫,其民濒海而居,不时接触者,水与湿也,加之膏梁厚味,瓜果生冷及酒酪之属,故临床所遇之疾患,挟湿者半数有奇。”常以“二陈”“平胃”随证加减,每收良效。故同仁称之“二陈先生”撰有“谈湿”一文。所遗有《退思楼医案》等(《瑞安市志·人物》第1690页、《瑞安市卫生志·历代名中医传略》第302页)。

    新中国成立前,中医师受过高等教育的为数不多,名牌国医大学毕业者更是寥若星辰。上海国医学院是民国初期由我国医学家陆彭年(渊雷)和章成之(次公)在国内率先创办的一所新式国医学院,教学设备完善,图书馆藏丰富,有古今医学书籍。我国著名学者思想家章炳麟(太炎)担任院长,陆彭年担任教务主任兼伤寒金匮教授,医学名家教授荟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批新型的高级医学人才。秦先生聆听陆彭年、徐铨(衡之)、章成之、余杰(公侠)及沈仲圭诸名师的教导,在校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国医理论知识,学习成绩优异,系上海国医学院第四届毕业生。

    当我拜师为徒时,秦先生已年近古稀,抱恙在身。起初,他犹豫再三,有点不想再收徒(年事已高,且已有两位在学),唯恐误人子弟(先生语)。后来,见我态度坚决,悟性尚可,还算勤快,也就收为最后一个弟子。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拜师仪式。记得,第一天上班,我特意早点把诊室打扫一遍,等他进门后,我诚惶诚恐地叫了一声:“秦先生。”他不语,朝我点点头,就转身去看病人了。两位师兄坐着抄方,我站在一旁观看,我的中医师承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杏林多嘉木,吾师隅南方。先生淡泊名利,上海中医科班出生,却甘居乡里行医,一心勤研“岐黄”经典,过着清贫、宁静的生活。他那修长清癯的身躯,整洁朴素的衣着,温文儒雅的举止,略显佝偻的背影……令人难忘!虽然因年迈原因而只上半天班,但对病人、对学生态度和蔼,一丝不苟。他治学务实严谨,随诊教诲;看病审证察脉,老少无欺。先生要求我们学习一定要“三熟”,即熟读中医经典,熟背方剂汤头,熟知诸药性赋;要“三会”,即会望闻问切,会古方今用,会融会贯通;要“三行”,即为人行得正,为医行得实,为心行得平。先生让我懂得如何“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先生教我知道何为“宣肺开窍,提壶揭盖”;先生使我明白为何“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五十年前学徒事,依稀记得抄方时。

    仙降区卫生所坐落在飞云镇马道村飞云西路,与城关镇隔江相望,城里人都叫江南岸为“隔岸马道”。起初,我每天要起早摸黑去飞云江渡口坐轮渡上下班,那著名的3分钱“竹签”(船票)和伫立船头迎着早晚时分飞云江上春夏秋冬的江风之感觉,至今难忘!所以,我的微信名就是“飞云渡”。后来,领导给我安排了筒子楼宿舍,与中药房一位名叫魏宏畴的老先生同住。十余平方,一老一少,他讲我听,其乐融融。这真是“医拜秦先生,药问魏老丈”的好时光。在他的手把手传授下,我们几个同龄师兄弟在中药房里闻香辨色识药材,捣药抓方比高低,也为中医学徒生涯平添了几分乐趣!住筒子楼的岁月里,我除了“借三更灯火,读两千文章”之外,还在卫生所药厂里学习生产“黄连素”“食母生”和“蒸馏水”,跟另一位中医师学习气功的“逆式呼吸”等,日子过得十分充实和快乐。

    “师承”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效仿某人或某个流派并继承其传统,师徒相传的系统。《黄帝内经》中岐伯与黄帝一问一答,正是师承制度之肇始。弟子随师临证、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老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果,将老师的经验原汁原味地继承下去。这种传承方式在历史上一直延续至今,现有卫生部颁发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具体规定要求。秦先生先后招收有五名弟子:孙经敏、瞿汉云、杨跃进、谢来东和我。前两位是六十年代初的学徒,大师兄孙经敏先生既是他的得意门生,又是他的乘龙快婿,为人谦和,深得先生之衣钵,也是我们仨的“副导师”;二师兄瞿汉云先生,学业有成,先是在瑞安县中医院工作,后任瑞安县卫生局副局长。后三位(我们仨)是七十年代初的学徒,我又比他们俩迟了几个月进师门,是名副其实的“最后一个弟子”,但我不敢妄称为“关门弟子”。因为百度百科解释:“关门弟子”是师父最后收授的弟子。师父在收关门弟子的时候都会十分慎重,久而久之就变成师父最钟爱的弟子,并给予其与其他弟子不同的特殊教诲和个别指导,最终或特别出众,或地位特别高,甚至获得真传。1977年学徒出师之后,我于冬季考上了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转学西医。尽管,后来我还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但深深觉得“龙门高仰止,江鲤虚逐浪”。

    大医德无痕,国粹弥须扬。2008年10月24日,金秋时分,瑞安市隆重举行了纪念名中医秦龙门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高朋满座,我也特意从杭州赶来祝贺。纪念,不仅是为了怀念,也是为了传承,更是为了弘扬和创新发展。经由先生家人、好友和学生等共同努力下,组稿完成了精美的《春风风人——秦公龙门诞辰百年纪念册》,这是一本完整的秦龙门先生原始生平资料和学术思想之集大成。本文的照片和部分资料也来源于该纪念册。

    今年是先生诞辰116周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瑞深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云江潮
在极地
书写如歌的年华
一个高大而清癯的背影
似水流年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4 一个高大而清癯的背影 ■叶真 2024-6-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