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云江潮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捡鸭蛋
■孔令周

    过去生活在农村的小孩儿,虽然条件艰苦,但上树掏鸟窝,下河捞河蚌,玩的活儿多,无疑是开心的。特别是夏天,村子里环绕的河流,绿云蓊郁的竹林,是我们避暑的“乐园”,一天到晚,可以乐此不疲。

    今儿个说的是捡鸭蛋的事。那时候,鸡蛋、鸭蛋可是“滋补品”,有些人家舍不得吃,攒足了,就拿去卖,换几个零钱,贴补家用。偏偏那鸡也吝啬得很,你天天守着鸡窝,就是不见蛋,有些母鸡还“抱窝”了,母性大发,只是蹲窝不下蛋。但农村人自有“土方法”,就在鸡屁股后面用小木棍拴上一布条做的“小旗”,让母鸡整天举着一面“小旗”跑来跑去,让它觉得后面一直有东西在追它,它就不停地跑。那鸡也会害臊的,它一跑进鸡的队伍里,鸡们一看“异类”来了,经常一哄而散,过段时间,母鸡也就正常下蛋了。

    相比鸡,鸭子就有点“流浪”,不大服从管理。鸭子喜欢水,喜欢河流,我们在河里泅水的时候,它们还会与我们抢地盘。它们大摇大摆在河面上划水,或潜水抓鱼,或仰着脖子“嘎嘎”,根本就不把我们这些“小屁孩”放在眼里。你去赶它们的时候,有几只凶的,还扑棱着翅膀,飞过来要啄你。

    最有意思的是,你给它们圈好了一处归家的“棚舍”,它们可是早出晚归,勤劳得很,白天连个影子都不见,所以,生的鸭蛋,也就不一定在“棚舍”里了。这给了我们小孩儿机会,也就有了一项乐此不疲的趣事——捡鸭蛋。因为捡过来的鸭蛋也不知道是哪只鸭子生的,是谁家的鸭子,所以也就没人追究,而对于我们小孩来说,无疑是重大的奖赏。大人们也比较开明,虽然平时家教很严,拾金不昧都是强调的,但对于这种“流浪鸭蛋”,也就默许成一件乐事了,如果没有捡回来,也大凡成为蛇或者昆虫的美食。

    我经常去察看的地方,是竹园东边的一块尖角。那是竹园突出的三角区域,硐桥的水汤汤而过,水边有几棵桉树站成天然屏障,里面就是密密的竹林,平时少有人涉足。那天,我在河里泡累了,没有按照往常惯例,从河埠头上岸到大路,临时起意攀住那几棵桉树,进了竹园。就在我踩着满地的落叶,拨弄开横七竖八的竹枝,一低头,我的眼睛一下子定住了。你猜,我看到了什么?一个浅绿色的鸭蛋静静地躺在“窝”里。这个“窝”选得可真好,紧靠着河边的“坎”,鸭子从河里可以毫不费力地跳上来,“坎”挡住了东面的来风,前面又有竹林的掩护,鸭子蹲在树叶与野草垒成的松软的“窝”里,想生蛋就生蛋,可以说毫不受干扰。

    自从尝到了甜头之后,我就隔三岔五到那方“宝地”逡巡一番,总是有一些收获,有时候还不止一个。听大人说,鸭子选定地方生蛋后,一段时间不会挪窝,除非它觉得那个地方不安全了。我越发小心翼翼,一方面怕其他小伙伴发现,一方面也怕撞到鸭子,吓跑它。

    因为时不时有鸭蛋收获,我的伙食也有了一些改善,那段日子,我的心像乐开了花一样。对于儿童来讲,还有什么比期待成真的幸福更美的呢?

    但是好景不长,我最后一次蹑手蹑脚过去的时候,与正蹲窝的鸭子撞了个“面对面”,鸭子连续发出几声尖锐“嘎嘎”抗议的声音,毫不犹豫起身,从“坎”上一跃而下了,徒留下还有余温的“窝”和几缕羽毛。

    现在想来,童年时捡鸭蛋的趣事,和长大了中奖、中彩票等所带来的快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那种期待与渴盼的实现,但对于儿童世界,诸多快乐,哪比得上这份纯粹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云江潮
访严子陵钓台不遇
伯温楼,一池草色万蛙鸣
百香果
捡鸭蛋
医院里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4 捡鸭蛋 ■孔令周 2025-6-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