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康宝
多年以后,每当我乘车路过那条柏油路,都会忍不住想起少年时代的那段日子以及那位马屿班长。
时隔多年,已经记不住他的本名。记得当时亲戚说,他来自马屿,让我喊他马屿班长。
那年我十六岁,满心期待通过暑假打工,为经济拮据的家庭减轻负担。亲戚在公路管理部门上班,介绍我到一个“砂改油”公路建设工地打工。初见时,马屿班长染着一头黄发,穿着一件红底白花的衬衫,搭配一条水磨牛仔裤,左手腕上刺了一个青色的“忍”字,活脱脱一副社会浪子的模样。
二十多岁的他,高鼻梁,消瘦的脸上满是冷漠,就连和亲戚交谈时也面无表情。他把我从亲戚手中领到工棚后,便自顾自地离开,没有交代我任何事项。幸好班组里那位热心的大爷,不仅帮我安排好床铺,还细心提醒我起居、出工等各项事宜,消除了我初来乍到的窘迫。
“砂改油”公路通向山外的城市。要把粗糙的砂石路面改造成柏油路,需要先用水泥搅拌砂石,在路面上垫一层厚厚的水泥路基,然后再铺设柏油路面。“砂改油”改善了交通状况,却鲜有人知道修路背后的艰辛。
在工地上的日子并不顺心。在我看来,马屿班长似乎有意在针对我。浇筑水泥路基时,他站在搅拌机边负责操作搅拌机,每次我往搅拌机里倒两畚箕沙子,其他工友只倒了一畚箕砂石,他却从不催促工友,反而待以和颜悦色;而我即便是加快速度,累得气喘吁吁,他也视而不见,照旧冷若冰霜。私下里,我还发现,每当他和别的工友吃夜宵时,总是谈笑风生,完全像换了一个人。这让我更加确信,他是在故意为难我。
随着工程推进,水泥路基浇筑完成,开始铺设柏油路面。班里12个人被分成两组:一组留在料场运送砂石,另一组去清扫水泥路基,为机械施工做准备。
我满怀希望能去清扫路基,因为公路在山野间,空旷又有清风,没有粉尘困扰;料场在山坳里,闷热又不通风,搬运砂石时尘土飞扬,沥青气味刺鼻,一天下来浑身脏兮兮的,晚上洗澡时,一盆水半盆泥。我幻想着凭借亲戚的关系,马屿班长肯定会照顾我。现实却令我无比失望——我被分到了砂石料场。
八月烈日下,阳光像火一样灼烤着皮肤,又咸又涩的汗水流进眼睛,刺得人睁不开眼。在砂石料场日复一日的繁重劳作,耗尽了我的体力,每天收工回到工棚,我累得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看着马屿班长对其他人和蔼可亲的态度,我对他的怨气与日俱增。
修路的日子让我真切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其间,我不止一次地告诉班组里的大爷,家里经济困难,我准备放弃读书,跟着他们一直在工地上打工。大爷每次听了都不做回应。
三个月里,我干活从不偷懒,可马屿班长始终没给过我一个笑脸。只有一次,我因劳累过度中暑躺在工棚里,他到我床前伸手探了探我额头的温度,欲言又止。我隐约从他冰冷的脸上看到一丝关切,但那神情转瞬即逝。最后,他终究还是一言不发转身离去。我的泪水当场就夺眶而出,为马屿班长的冷漠感到伤心。
工程结束后,班组前往下一个工地。那一天,先行批人员名单里没有我,我急忙去找马屿班长,打算放下面子央求他带上我。却被告知,马屿班长已经提前去了下一个工地。更让我惊愕的是,在第二批人员名单里也没有我的名字。显然,我被“抛弃”了。我猜想一定是马屿班长看我不顺眼,所以趁机“甩”了我。
那天早上,目睹班里其他工友集体开拔,车子启动时,班组里的大爷突然又跳下车,将一封信塞进我手里,说是马屿班长临走前让他转交我,刚才太忙,差点忘了。大爷见我一脸委屈,轻轻拍拍我的肩膀,笑着安慰我:“别难过,早点回家啊,否则父母会担心的。”
车子远去,我展开信,上面是马屿班长几行笨拙的字迹,寥寥几句却让我眼前一片泪意朦胧:“我曾经也像你一样,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早早离开了学堂,吃了不少苦头,后来才知道读书的重要。所以从一开始,我就不想让你吃这种苦。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事情。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买,记住,读书能改变人生,我错过的,你一定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