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有话说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勿因管理懒性
“锁”上城市的文明底线

    ■陈异俗

    近日,瑞安市融媒体中心《直击焦点》栏目报道,我市部分母婴室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卫生状况、内部环境和设施配备不尽如人意,个别母婴室甚至被上锁而沦为摆设。报道引起广泛热议,不少市民呼吁:勿因管理懒性,“锁”住母婴的便利;勿因管理懒性,“锁”上城市的文明底线。

    母婴室作为现代城市的“文明标配”,其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温度。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80%以上。我市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启动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并多次将其纳入市十大民生实事工程。

    然而,现实中母婴室工程却处处透着“重建设、轻运营”的敷衍,不少母婴室缺少标识指引,室内设备配置参差不齐,甚至形同虚设,与公众期望有一定距离。如明镜公园的婴儿台长了霉斑,保洁登记表两年内才填12条;万松山公园母婴室挂着“五星级”牌子,紧急呼叫按钮却成了摆设;个别母婴室甚至因为“怕人占用”而锁门谢客。这些细节拼凑出的是母婴室“建成就完事”的治理惰性,更是对母婴群体需求的集体漠视,仿佛只要把母婴室的牌子挂起来,民生责任就已履行,至于是否能用、是否好用,却不在考量之列。

    更值得警惕的是,母婴室数量的“逆增长”。瑞祥客运中心因一句“客流量减少”便不重建母婴室,看似“精打细算”,实则忘了公共服务的本质不是盈利,而是兜底保障,是对“生育友好”承诺的践行。

    母婴室工程,直接关联着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成色。当下全社会都呼吁减轻育儿负担,而公共场所的母婴室,正是最直观的“减负”设施。一间锁着的母婴室、一张发霉的尿布台,传递给育龄女性的信号是冰冷的,这种信号的杀伤力,远比政策文件上的“鼓励生育”更直接。

    要填补这份“温度赤字”,需要社会多方合力。首先要压实管理责任,给每个母婴室挂上“责任牌”,明确管理主体、保洁标准、响应时限,让星级的牌子与实打实的服务挂钩;其次,打通信息壁垒,整合资源,在数字地图平台标注母婴室位置及状态,扫除“找不到”的障碍。同时,还要引入社会监督,建立便捷的市民反馈渠道,鼓励公众通过“随手拍”参与监督,形成管理压力;更要优化资源配置:根据人流量动态调整母婴室布局与服务时间,提升使用效率。

    母婴室的门,“锁”的不仅仅是母婴的便利和对母婴的关爱,更是城市的文明底线。要让这扇门真正敞开,光靠制度的“硬约束”是不够的,更需人文关怀的柔性。唯有将母婴室真正纳入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让每一次开门都迎来洁净与温暖,让每一处细节都传递尊重与体谅,方能在城市文明的考卷上,写下充满温度的一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有话说
星级酒店“外摆”:
烟火气里的新机遇与探索
勿因管理懒性
“锁”上城市的文明底线
俯身并不“掉价” 实乃“人间清醒”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4 勿因管理懒性
“锁”上城市的文明底线
2025-7-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