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榕树谭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中的“双抢”
■良言

    眼下,正值农村早稻收割的时节。回到老家,看到割稻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到二三十年前割早稻的场景。

    在过去,一年之中,农民最忙碌、最辛苦的,莫过于割早稻。割早稻正值盛夏,气温高,天气又变化多端,时常有雷阵雨。割早稻时节,在农村,叫“双夏”,即夏收、夏种;或还叫“双抢”,即抢收、抢种;还有叫“三夏”,夏收、夏种、夏购。割早稻,并非仅仅是收割稻谷,还有插田、征购(交公粮)等诸多事要干,每件事都犹如一场硬战。

    在农业尚未实现机械化的岁月里,割早稻全凭人力,需全家出动。清晨,一家人早早就去垟里。出发时,先把打稻机的各种组件搬过去。大人双肩扛着打稻机及其底座,小孩扛着打稻机仓板。到垟里后,再把打稻机装搭起来。接着就是割稻。割稻一般是大人的事,大人们弯着腰、低着头,顶着烈日,用“稻劫”(方言,割稻的镰刀)“嗖嗖”地快速把稻割倒,并一束束整齐地放好。小孩也可帮忙,小孩割稻一般蹲着割,速度比较慢。

    待一块田的稻子割完,便开始打稻。大人负责打,小孩负责搬。小孩把稻束递给大人,大人踩动打稻机,随着“咕啊咕”的声响,稻谷如雨点般落入仓中。有时,为了调节一下气氛,大人加快踩踏打稻机的节奏,小孩就得来回奔跑起来,不然就接不上了。小孩也会想出办法,把稻束早点搬来叠起来,以防接不上。此时,大人们已汗流浃背,小孩们也全身湿透。打一阵稻后,由于搬运稻束的距离变远,便稍作休息。大人们则把散着的稻秆系成一捆捆。小孩们趁机往田埂跑,吃一口家里送来的在井水里冰镇过的西瓜,冰凉的甜顺着喉咙往下淌,瞬间冲淡了劳作的疲惫。

    短暂的休息过后,打稻机要往前移动,两个大人弓着身子往前拉,小孩在打稻机后面用力推,打稻机慢慢地往前移,随后又继续打稻。打稻机仓里的稻谷逐渐增多,满仓后,大人们用畚斗把谷拨到簟箩里。簟箩装满了,大人要把谷先担到家里道坦上晒。大人们赤着脚担着一两百斤谷,踩过发烫的田埂,一趟趟把谷往家送。我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自然成为家里割早稻的主力,一担一百多斤的谷担回家也不在话下。

    晒谷的活儿通常由妇女承担,其辛苦程度丝毫不亚于割稻。稻谷晒在簟子里,每隔一段时间就得翻一遍。尤其是中午,室外太阳火辣辣地直射,翻一次谷,晒谷人便会满头大汗。妇女常常在箬笠下垫一条湿毛巾,抵挡太阳的炙烤。

    快近日昼,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在家门口或水井边用水冲一下身体,吃饭时狼吞虎咽,此时觉得饭是世界上最香甜的食物。随后,或是躺在竹床板上,或是直接躺在地上,穿堂风吹过来,舒服极了。

    下午,一般稍微迟一点出工,避开最热的时段。下午任务还是比较重的,稻割完,还要担稻秆、晒稻秆。稻割完后,要马上耕田、插田,稻秆一般不在田里晒,要么晒在路边,要么到别的地方晒。老家后面有座小山,离稻田也不远,大家都把稻秆担到那边山坡上晒。家家户户都割稻,晒稻秆的地方都要提前去抢、去做记号。那时,稻秆是农家主要的燃料,大家都格外珍惜。晒稻秆时,因为错拿稻秆导致两家人吵架的事时有发生。

    担稻秆很吃力。早稻的稻秆是青的,很重。干的田,稻秆稍微轻一点,担起来省力点;若是“烂瓮田”,或田里还有水,稻秆就格外沉重,担起来极为费劲。担稻秆,若碰到落雨,那简直是遭罪,正应了那句俗语:“落雨天担稻秆,越担越重。”有几次,担稻秆碰到落雨,越担脚越迈不开,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咬着牙把稻秆担到山坡上,一放下,便跑回家,躲到楼上偷偷哭泣,后悔自己没考上大学,觉得自己很没用。记得这样哭了好几次。

    晒稻秆时还需小心看管,因为夏天的雷阵雨总是突如其来。落雨前,要马上跑过去,把一捆捆稻秆赶快叠好。天晴了,又去把稻秆一捆捆晒开。晒谷也是如此,雨一来,全家总动员,抢着把谷拨起,移到阶前头,若来不及拨,就把簟卷起来,把谷盖住。如果男人们还在垟里割稻,此时,也要先跑回家帮助妇女一起把谷抢收起来。

    谷晒干了,还要用风车扇,扇掉秕谷等杂物。接着,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送征购粮。这是一项政治任务,要积极地完成。每年这个时候,公社(后来改称乡或镇)都会派工作组到村落,督促农户按时交公粮。

    送征购粮一般选择傍晚时分,谷刚晒过,干燥,有利于通过验收。征购粮站在邻村,离我家一公里左右。在没有板车之前,要靠肩挑。谷担到粮站,不是马上就能交的,有时要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轮到验收了,验收员要检查干燥程度、秕谷多不多、有无发芽。验收员先用手摸一下,挑起谷子扬一扬,再用长长、细细的铁锹往簟箩一插,钩起底部的谷,拿起几粒往嘴里一丢,用牙齿一咬,说:“可以。”这样才可以过秤。过秤后,还得把谷担倒在粮库里。粮库里的征购粮若已满满当当,还得担着谷迈上长长的斜坡,把谷倒在最上面。没有十足的体力,很难把一担一两百斤的谷担上去。若是验收员说“还不行”,这是指谷不够干或秕谷太多,就得担回家,再晒、再处理,第二天再送过去。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

    插田与征购往往交叉进行。上午,男人们早早到田里,先拔秧苗,把拔来的秧苗抛到田里,接着就插秧。插秧是从前往后进行,人要倒退着插。刚开始学插秧,插出来的秧苗都是弯弯曲曲的。插秧前,一般会在田岸两头拉线,称作“打秧格”,在秧格里插,秧苗就能插得直。插田十分辛苦,需要弯腰低头,头顶烈日,脚下水汽熏蒸。

    交完公粮,插好田,割早稻才算正式结束。紧接着,农民们又有了新的期待,盼望下半年风调雨顺,晚稻能够大丰收。

    割早稻那段辛苦的岁月早已远去。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农民们已彻底告别农业生产依靠人工的时代,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割稻用割稻机,插秧有插秧机,晒谷用烘干机,喷洒农药还用上了无人机。农业也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许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过上了较为清闲、舒坦的日子。然而,农民那份与土地顽强搏斗的坚韧精神,依然在机械化的轰鸣声中默默传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榕树谭
儿子的亲事
瑞安米饼
记忆中的“双抢”
伯温非遗大集一瞥
15394007485700
瑞安日报 榕树谭 00004 记忆中的“双抢” ■良言 2025-7-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