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八一建军节。此时此刻,我们这些当过兵的人,总会情不自禁回想起曾经的军旅生涯,回想起那段挥洒热血的青春岁月。
1976年初,我参加了征兵体检,并被初步确定为义务兵人选,但遭到家人阻挠。原因是,我已在一所乡村学校任长期代课教师,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我家经济条件不好,弃教从军,确实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影响。我找了亲戚和大队干部做家人的思想工作,他们最终同意我参军入伍。
出发时是青葱少年,在大漠孤烟的西北度过21个春秋,归来时已是鬓角染霜的中年汉子。这21年里,我先后穿过六五式、八五式和八七式等军服。在这些军服中,我最难忘的是那套六五式军装,最爱那点缀在衣领上的红领章和军帽上的红五星。
难忘和最爱是因为它来之不易,在平凡的从军路上,为了守护它的荣光,付出了汗水和智慧,甚至有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刚到部队,穿的是军便装,勉强算一个预备军人。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军事素质达标后,军服缀上红领章和红五星,才算一名正儿八经的士兵。
西北的初春,气温通常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新兵训练一开始,我的双手就被冻得红红的,手背肿得像馒头,第三天肿退了,第四天又肿,反反复复。两只耳朵不经意间也被中度冻伤,之后结了疤,疤掉了又被冻伤。让人痛苦的还有饮食,部队供应的大部分是面食,作为南方人,我吃不惯,因此常饿着肚子参加训练,实在熬不住,就跑到军人服务社买点饼干充饥。说出来都有点不好意思,新训不久,有一天食堂供应稀饭,我们这些新兵蛋子两眼放光,迅速聚集于铁桶旁,抢打稀饭,有帽子掉进桶里的,也有把稀饭撒到战友身上的,为了吃上稀饭也是豁出去了。再就是体育课目,参军前,我没参加过任何训练,18分钟要完成3000米越野跑,投掷手榴弹要超过40米……我的身体和心理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千难万难,只要扛住就不难。”我不怕吃苦,以坚韧毅力,把17个训练科目一一拿下,入伍41天后,军装终于缀上红领章和红五星,它们伴随我走过前10年的军旅生涯。
六五式军装从1965年6月1日列装到1985年5月1日换装,装备时间达20年。衣领上两片红领章、军帽上一枚红五星组成“三点红”,它寓意我军从血与火中走来,象征军队荣誉和革命传统,凝聚着军人的责任和担当。穿上它,就意味着,我们要用青春守护它的尊严,用生命捍卫它的荣光。
“绿军装,红领章,精神抖擞气轩昂。”“紧握枪,斗敌顽,卫国保家展锋芒。”这两句带有时代烙印的口号,曾在我们部队喊得震天响,当兵习武、爱岗敬业、奉献牺牲成了我们行动指南。当空军地勤战士,维护好飞机设备,保证飞机随时遂行任务,是我应尽的义务。因为穿上了“四个兜”,之后在基层和机关几度易岗,我始终不敢有丝毫懈怠,用业绩为军装添彩增光。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大地震,当地房屋倒塌,交通中断,通信瘫痪,停水停电。这一天,我恰好跟随飞机转场训练夜宿唐山。因住在部队营区平房,地震来袭时,有一位战友上厕所,发现情况后叫醒了大家,撤离了住所,躲过了一劫。
因通信中断,唐山市领导联系我们,需要我们用飞机送他进京报告灾情。动用军机,须经上级同意,大地震后机场跑道是否符合飞行要求,也需要现场查看。机组一边用飞机上的无线电设备向上级请示,一边察看跑道并作起飞准备。
当天上午8点26分,飞机在没有塔台指挥的条件下强行升空飞往北京。起飞过程中,我明显感觉机身抖动得厉害,从舷窗向外看,跑道轻度凹凸并伴有小裂缝。我这个无线电员心提到了嗓子眼,目不转睛盯着无线电设备,以确保空地联络畅通。一个多小时后,飞机安全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唐山市领导直奔中南海汇报灾情,党中央据此调动人民解放军和医务人员,以及各类物资展开抗震救灾。下午,飞机返回唐山,并替代机场塔台指挥其他飞机起降。傍晚时分,机场塔台恢复正常,我们飞离了唐山。事后,上级给我们机组记集体二等功1次。
1977年7月16日,我再次跟随飞机转场训练,这次是复杂气象条件课目训练。当天,飞机由山东某机场飞往湖北某机场。下午3点,飞机飞临目标机场上空时,暴雨如注,能见度低于50米。飞机在机场上空绕飞两圈,找不到跑道。第三次绕飞时,听到飞机信标机铃声两次响起,知道飞机已通过远距和近距导航台,但就是看不见跑道。此时,机上油料即将耗尽,若不尽快落地,将会导致机毁人亡。在紧急关头,为保护国家财产,机组人员集体商定飞机在机场周边稻田迫降。当飞机距离地面高度90米时,突然发现了跑道,最终在跑道的边缘安全着陆,避免了一次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1985年3月,我跟随一位领导到江西庐山开会,会议结束后,我们乘坐的小汽车在毛泽东七律诗《登庐山》“跃上葱茏四百旋”中一个拐弯处,汽车前右轮脱轴飞出,滚落山崖,汽车一半悬空,顶在一棵大树上,情况十分危险。当时,我冒着掉下山崖的危险,小心翼翼爬出副驾驶室,身体紧贴着大树,顺着树干慢慢滑落到地面。在山道上拦了一辆车,赶到星子县搬来救兵,用吊车把小汽车吊到了路上。排除了险情,车上人员平安脱险。
光阴如箭,1997年12月,我带着5次个人三等功和部队授予的“学习雷锋标兵”荣誉称号转业到地方工作。虽然脱下军装,但部队赋予我优良的作风、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一直伴随着我战胜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致敬军旅,致敬奋斗的青春。一次选择,一生无悔。